本报讯 (记者 张洁 通讯员 胥永进) 12月23日,走进天筛(聊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宋艳婷正通过电商平台介绍企业新研发的产品天罗一号。该产品采用先进的荧光技术,操作简单,用户只需选择“通用检测程序”后,即可检测多种病原体,精准解决禽病难题。
“程序运行后,通过黄色曲线和绿色曲线即可判断扩增是否有效,以及目的疾病是否被检出。而且通用程序可用于各种动物疾病的检测,无需针对不同疾病进行烦琐的程序设置。”宋艳婷介绍。
冬季禽畜疾病高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疾病混感情况,单凭经验和肉眼很难作出精准判断。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作为最早入驻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天筛(聊城)生物科技与聊城大学农学院进行产学研合作,突破技术壁垒,新研发的系列产品实现一小时快速检测300多种病原体,帮助兽医对症下药,精准治疗。
“园区在政策服务、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我们精准帮助,入驻即投产,投产即放量。我们与聊城大学农学院、药学院、传媒学院在技术、传播上紧密配合,搭建起交流平台,产品在国内市场备受欢迎的同时,远销印尼、越南等国家。”公司运营总监付传海告诉记者。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邦尔泰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通过成立现代农业研究院,持续加大和中国农业大学、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探索创新现代农业“降残增效、提质增产”,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研发微生物有益菌新型肥料,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有益菌对促进植物根系吸收、土壤改良、解决重茬、抗菌抗病等有不错的效果,而且对环境相对友好,是当下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依托产学研融合,聚焦打造新型微生物肥料板块,争取未来三到五年在山东周边打出品牌,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该公司副总经理杨华说。
聚焦服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核心功能,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创新科技金融模式,设立总金额1亿元的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构建“企业出题,能者破题”新机制,征集企业技术需求98项,精准链接省内外创新资源,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开花结果。今年以来,落地科技型企业26家,转化应用科技成果23项,集聚高水平技术型人才137人,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在全省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中列第2位。
“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多元创新要素,聚焦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功能,构建全链条孵化载体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接下来将继续围绕‘学科+产业’模式,加强产研融合及科技创新,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促进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聊城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刘冠男表示。
近年来,我市强化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引导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设省级以上高能级研发机构,制定绩效管理办法,推动产业研究院等平台早见成效、多出成果,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产出一批重大成果、培育一批科研团队,推动聊城产研院、聊城大学科技园整合发展。强化成果转化职能,导入更多优势科技资源,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同5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精准对接,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639名,新增高技能人才超过3万名。
2024-12-25 16:22:18
2024-12-25 10:19:17
2024-12-25 09:56:33
2024-11-21 08:52:06
2024-11-13 14:35:34
2024-01-26 09:11:53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