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颖
哲学社会科学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五年来,市社科联团结带领全市社会科学界,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在理论武装、社科普及、学术研究、改革创新、人才培育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多项工作被《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学习时报》等宣传推介,推动聊城经验走向全国。
高擎思想之旗
成功打响“习语‘聊’亮”品牌
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创立社科界“第一课程”自学制度,扎实开展“社科专家讲党史”“百人百讲庆百年”党史故事讲述活动……为让必修课“课堂”出彩,我市在做好规定动作基础上,以创新的制度化措施确保学习成效,让理论学习“全天候”。
宣讲是把党的创新理论送到群众身边的“路”和“桥”,市社科联倾力打造“习语‘聊’亮”大众化普及品牌,组建聊城历史上首个社科理论界宣讲服务队,成员达150余人,累计开展理论宣讲宣传活动700余次;全省市级课题中率先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推出一批高质量重大理论研究成果;编印《永远跟党走 筑梦新征程》《学习贯彻二十大 奋发有为开新局》等口袋书向公众赠阅,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深化社科研究
显著提升资政服务水平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
为进一步提高科研资政水平,我市组织全市社科界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聚力攻坚突破研究”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强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实践经验课题研究,累计立项课题1900余项。一批报告先后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市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多次被中宣部采用。
深入实施“地方文化研究工程”,设立“历史文化研究”“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研究”等专项,与市文化旅游局合作开展“文旅兴市与文物保护研究”“两河文化研究”等。组织开展了“山东社科论坛——大运河山东段建设研讨会”“山东社科智库沙龙项目——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及对策座谈会”“明代临清与大运河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十二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高端学术会议。
推动聊城市与聊城大学创新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常态化合作机制,深化对聊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重大战略、重大实践的研究。“聊城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可行性研究”等12项城校合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成果直接进入党委政府决策。
整合社会资源
推动孔繁森精神研究走向全国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聊城是孔繁森同志的家乡,是一座把孔繁森精神刻在记忆里的城市。2020年起,我市在聊城市社科规划课题中设立“孔繁森精神研究”专项课题,累计立项课题97项。2021年以来,在省社科联大力支持下,市社科联与市技师学院成功推动在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中每年设立“孔繁森精神研究”专项,面向全省组织开展孔繁森精神研究,累计立项课题93项,申报者来自全省30多所院校、党校,全省孔繁森精神研究热潮正在兴起。
设立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孔繁森在拉萨口述史资料研究》《媒体中的孔繁森研究》等已陆续顺利结项出版。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孔繁森故事》剪纸已于近日创作完成。《新时代孔繁森精神研究》《雪域之上——孔繁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纪事》《大爱传奇:中国共产党人孔繁森》等陆续出版,孔繁森精神研究高地正在初步形成。
聊城大学孔繁森精神与西部援建研究中心、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聊城市技师学院孔繁森精神研究中心、聊城市社科联孔繁森精神研究中心等孔繁森精神研究机构陆续建立,形成了一支专门研究力量。组织开展弘扬孔繁森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会、新时代孔繁森精神学术研讨会、新时代孔繁森精神与“大思政课”建设工作交流暨成果发布会等学术活动。2023年以来,在社科优秀成果评选中设立了“孔繁森精神研究”专项,评选出《孔繁森对民族地区青年群体的价值引领研究》等一批优秀成果。
创新机制体制,让社会科学研究充满活力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所在,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
创新人才培育体系。2020年9月,市社科联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山东省第一个市级社科人才工程——“羡林学者培育工程”,努力构建具有聊城特色的骨干社科人才体系。截至目前,已相继开展了两届羡林学者培育对象评选、四批羡林学者青年计划培育对象评选,入选专家82人,一支高水平“社科聊军”正在形成。2023年,“羡林学者培育工程”获评聊城市改革品牌,2名“羡林学者”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发挥省级基地带动作用。2021年,“聊城大学党的建设与孔繁森精神研究基地”和“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入选首批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获批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项。“山东省运河文化研究基地”自2022年获批以来,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6项,多项咨询报告得到省政府、省委宣传部、聊城市委主要领导批示。
激发市级研究基地活力。2021年命名了首批16家市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组织召开了聊城市首批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考核任务落实推进会,各基地在服务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开展学术研究、培养研究团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市社科界将凝心聚力、创新争先,推动聊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4-12-17 14:29:09
2024-12-17 09:27:44
2024-12-17 09:26:43
2024-11-21 08:52:06
2024-11-13 14:35:34
2024-01-26 09:11:53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