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庆功
在聊城,卫生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百姓带来了满满的幸福。从夯实公共卫生基础到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从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到推动康养和托育服务,我市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健康服务体系,为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构建完备公共卫生体系
我市大力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以“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服务优”为总要求,健全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成了7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开展“万名医护进乡村”“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大力普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政策改革的福利。
我市积极构建平急结合、系统集成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全域的48支728人背囊化医疗应急小分队。市疾控中心积极探索医防融合,在东阿县、阳谷县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医防融合,经验做法入选全省优秀案例。
打造高端医疗资源高地
随着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的揭牌,我市迎来了高水平医疗资源的入驻。该院致力于成为全国一流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仅推动了本地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作为山东省首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聊城市人民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一支高素质的医疗团队,在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转化实验室、急危重症救治技术、疑难病症诊疗技术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而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了医疗设备的采购,包括除颤仪、心电图机、输液泵、心电监护等,这些设备的更新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专科建设方面,我市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市中医医院骨伤科获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阳谷县、冠县、临清市中医医院获批“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单位,这些专科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医疗服务能力。我市还建立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城市医联体和专科联盟,这些医联体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我市注重医保制度的完善与优化,特别是在保障特殊群体的参保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医保带来的便利。通过数据共享机制精准扩面,我市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医保待遇水平的逐步提高,不仅提高了就医者的住院报销比例,还增加了年度支付限额,并强化了门诊保障。同时,异地就医结算更加便捷、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覆盖范围逐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积极推进等,都有效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负担。
我市高度重视康养产业的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康养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市推进多种模式协同发展,如居家医养模式、机构医养模式、两院一体模式等,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选择,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我市还积极利用中医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以大型医养综合体为平台,“互联网+ 医养结合”智慧康养的逐步推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延伸了医养服务链,拓展了社区养老服务功能。
创新托育服务模式
在托育服务领域,我市围绕多元化需求,分类实施推动,叫响“聊惠托”品牌,打造“四位一体”托育服务模式,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我市还以医育结合为突破口,推动市、县两级综合托育服务中心建设,并通过组织专业培训提升托育机构的服务水平。示范托育机构的建设不仅带动了全市托育服务产业的整体提升,也为婴幼儿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我市卫生健康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正逐步转化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福祉,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2024-10-23 17:39:14
2024-10-23 15:54:44
2024-10-23 14:21:32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