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记者直击 >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稳扎稳打有干头丨“科技范”映照“丰收景”——阳谷县探路智慧农业走笔

来源:新聊城客户端  2024-08-23 14:26:32
A+A-

2024年8月22日《聊城日报》2版

  “科技范”映照“丰收景”

  ——阳谷县探路智慧农业走笔

  打开手机,点开相关App,农田气温、湿度、虫情、土壤墒情等数据便可实时呈现。农户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掌握庄稼生长情况。如今,在农业大县阳谷,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常见。

  近年来,阳谷县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智慧农业应用,改变了传统农业“看天吃饭”的种地模式,有效提升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画卷在广袤田野徐徐展开。

  辣椒王算出“智慧账”

  初秋时节,阳光依然火辣,阳谷县高庙王镇柴庄村的空气里都泛着辣味。辣椒种植大户方先运弯下腰去,捧着一把通红的朝天椒,乐得合不拢嘴:“再过十几天,辣椒就能卖钱了,今年长势特别好,闻着辣味心里就踏实。”

  从种到收,方先运觉得今年特别省心。就拿收辣椒来说,智能化生产体现在方方面面。在先运合作社的加工车间内,1台辣椒专用色选机分外醒目。“别看它个头不大,本事可不小。色选机能实现智能化深度学习,利用高清摄像机,根据颜色差异,区分辣椒好坏,利用瞬间强气流,全面提升形选、色选和分选能力。”方先运介绍,通过“云计算”,这台机器每小时可以处理2吨左右的干辣椒。

  掰着手指头,方先运算了一笔经济账。“通过统一发放种子、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摘加工、统一包装销售、统一保护价回收的‘五统一’模式,合作社带动周边7000多户椒农抱团式发展,种植辣椒1.5万亩,年产朝天椒4100吨,销售收入4200余万元。”方先运说,“现在实现了从基地建设、辣椒种植、田间管理、辣椒收获等环节的全程数字化,通过高效率的‘建种管收’,让辣椒生产迈进智慧时代。”

  “黑科技”进驻农田里

  

  漫步初秋的田野,长势良好的玉米、大豆即将迎来丰收。阳谷县石佛镇廉庄村党支部书记廉庆旺站在田埂边,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村今年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到400亩,距离收获还有30余天的时间,现在打开手机,就能看苗情、土壤墒情、空气温湿度,不用下地就知道地里的情况,方便得很。”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对于廉庆旺来说,变化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收成上。“预计复合种植玉米平均亩产658公斤,大豆平均亩产136公斤。为啥能实现双丰收?还是科技带来的变化大。”廉庆旺说,“就拿浇地来说,现在不用人下地浇水了,用手机App就能查看浇灌进程、调整出水量,机器20分钟就能浇完一亩地,浇得均匀,还比人工浇省一半的水。”据介绍,廉庄村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均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虫杀菌药剂进行拌种或包衣,实施种肥同播一次性施肥,目前总体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科技包”助力大丰收

  

  在阳谷县寿张镇的一处玉米田里,十余架植保无人机同时起飞,进行玉米病虫害统防统治。“为减少玉米中后期病虫基数,我们组织42架无人机,对全县4个乡镇11余万亩农田开展无人机飞防作业。每架飞机每天作业1000亩左右,三到四天能全部完成。”阳谷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刘永高说。

  为保障玉米生产安全,有效防控玉米中后期重大病虫害的发生,阳谷县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突出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全力推广植保新技术,保障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建立“红色田保姆”机制,从农业农村局、乡镇农技站等选派农业专家成立技术小组,深入一线指导农户开展田间管理。

  “我们将以‘吨半粮’产能提升为引领,持续在稳面积、提单产、强技术上下功夫,深入开展‘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行动,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绿色增产模式,为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坚实保障。”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贵民说。

  文/记者 钟伟 通讯员 商贺 刘守广 图/资料图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