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记者直击 >

聊城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1—4月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率全省第一

来源:聊城日报  2024-06-06 08:58:50
A+A-

  本报讯 (记者 林晨 江平波) 6月4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聚力攻坚看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九)——市生态环境局专场。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吴广海介绍了2024年以来聊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关情况。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1—4月份,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21,同比改善12.0%,同比改善率列全省第1位,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8天;国控考核断面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80%,优于考核目标40个百分点;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坚持科学精准治污,持续提升污染防治成效。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列为全市聚力攻坚突破十二项提升行动之一,深入推进大气工作线等协同防控机制,严格落实每日6时分析研判、下达指令、小时追踪、复盘总结、跟踪问效全过程闭环管控措施。建成了覆盖市、县、乡三级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在重点行业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施、用电量监控设施,实现了对生态环境质量、重点排污单位的24小时在线监测监控,大气污染防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明显提升。坚持“保水质”与“增颜值”并举,印发实施《聊城市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2024年工作方案》《聊城市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全面推动“两清零一提标”、河湖日常巡查、生态基流保障等重点工作。累计开展河湖巡查1300余人次,获得监测数据7000余个,对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强化优先监管地块管理,更新确定全市优先监管地块24块,通过现场巡查、地块调查等方式,严防土壤风险。做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今年以来,全市纳入安全利用考核地块9块,全部实现安全利用。严格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质控和评审,共评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52份,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树牢系统有解思维,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质效。全力破解环境要素指标紧缺问题,充分发挥市级环境要素“调蓄库”作用,今年以来,共保障235个项目环境要素指标,有效推进指标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实施豁免管理制度,对低、微量污染物排放的排污单位实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豁免管理,由项目所在地统筹总量指标替代来源,今年以来,106个新建项目享受此政策红利,基本可实现即来即办,占保障项目的45.1%。对2024年度400个省市重点项目进行梳理,目前已完成保障项目323个,占比80.75%,预计可圆满完成全年保障任务。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市建设,一次性预支大气污染物指标1700吨,用于重点项目建设。

  立足本地发展需要,以项目释放资金聚集“洼地效应”,今年以来获得上级专项资金9844万元。金堤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及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入选国家环保金融项目库,高铁新区水系修复与绿色发展、高唐县“一河两湖”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EOD项目入选省环保金融项目库,总投资85亿元。将污染治理及环保管理水平先进、环境信用良好等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惠及相关市场主体72家,推进“守法激励、轻微免罚”服务型执法,今年以来,全市对12件轻微违法案件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减免金额43.46万元。

  防范风险筑牢底线,确保全市生态环境安全。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10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建立环境违法行为周曝光机制,在市主流媒体对17批66个典型案件公开曝光,营造遵法用法守法环境。积极推动我市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利用、处置体系建设。目前,我市共有危险废物综合收集单位25家,总收集能力37万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企业16家,安全利用处置能力138万吨,建立起“收集范围覆盖全域、收集类型涵盖全市、处理能力满足现状”的危险废物管理体系,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连年保持在全省前列,危险废物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