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29日,2023年全国锦鲤高质量发展交流会暨高唐县第五届“海豚杯”锦鲤大赛在“中国锦鲤之都”高唐举办,全国60余家渔场、近100家养殖户齐聚一堂,2000余尾锦鲤同台“比美”,角逐百余奖项,规模档次再创历史新高,全面展示了我国锦鲤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为全国各地的锦鲤爱好者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土里刨食”到“水中捞金”
比赛现场,数排蓝色水桶格外引人注目,每个桶里都有1尾“参赛鱼”,正红、金黄、黑白等各色锦鲤在水中游弋,长的超过80厘米,小的约巴掌大,煞是喜人。来自各级渔业协会的评委根据锦鲤的花纹、颜色等打分,评出不同“重量级”里“最美”的鱼。
在锦鲤比赛开幕式上,中国渔业协会副秘书长张福祥说:“高唐县地理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宜锦鲤的繁衍生长,特别是高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锦鲤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国特色渔业产业发展作出了表率。”
高唐县地处黄河故道,徒骇河、马颊河等多条河流穿境而过,水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高唐县多措并举推动锦鲤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锦鲤传统文化,坚持锦鲤产业与现代农业、休闲渔业、旅游服务业等有效结合,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高唐锦鲤”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35岁的高唐县锦鲤养殖户郭蒙蒙笑着说:“过去我们是从国外引进优质锦鲤进行繁育,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技术,实现了中国锦鲤自家产。一条精品鱼市场价可达数万元,如果在大赛上获奖身价还会更高。”
一方方碧绿的鱼塘孕育着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一尾尾五彩斑斓的锦鲤“游”出了富民大产业。如今,高唐县超过390户农户完成从“土里刨食”到“水中捞金”的转变,寓意富贵吉祥的锦鲤,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贵鱼”。
小锦鲤游向大世界
在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千亩锦鲤产业园里,前来订购锦鲤的客户络绎不绝。
“这几天,俺们合作社也非常忙碌。这不,今天客户精挑细选的300多条精品锦鲤正安排装车发货。”产业园内,光顺锦鲤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夏清军正安排工作人员将客户挑选的锦鲤装入灌有氧气的水箱。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为发挥聚集效能,加快全方位发展,高唐县在三十里铺镇规划建设了集科技、文化、教育、休闲、贸易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中国锦鲤文旅小镇”。
“这几年,我们镇培育了上千人的电商直播团队,与上百家锦鲤销售商合作,让锦鲤‘游’进千家万户。”三十里铺镇党委副书记许庆盼说,锦鲤小镇项目规模达3000亩,年创产值达3亿元,带动20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闯出“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在锦鲤高质量发展交流会现场,琉璃寺镇秦庄村农民书画家秦秉忠挥毫泼墨,绘出栩栩如生的锦鲤图,吸引了众多参赛商家观看。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秦秉忠围绕锦鲤文化开发出“好运锦鲤”书画文创折扇、“好运锦鲤”系列实木书画挂框等文创产品,受到市场的欢迎。
鲤都印象园集锦鲤产业、锦鲤文化和研学游于一体,充分挖掘锦鲤文化内涵,全方位展示高唐锦鲤独特魅力,形成高唐锦鲤文化全产业链条,实现从卖“鱼”到卖“文化”的转变。
北方锦鲤看山东,山东锦鲤看高唐。十几年来,在高唐县政府的努力下,锦鲤彻底在高唐县“游”了起来。多场全国性锦鲤大赛屡次落户高唐,全国各地的锦鲤爱好者纷至沓来,让锦鲤文化得以蓬勃发展。
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景观,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高唐县深挖人文历史,融汇锦鲤传统文化,依托锦鲤、黄河故道、美丽乡村等资源禀赋,着力打造“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目前,高唐县锦鲤养殖面积达8000多亩、养殖企业近70家,年苗种繁育能力3亿尾,年产值超过10亿元,已逐步形成集繁育、养殖、销售、鱼粮器材、水族工程、文创产品、观光旅游等于一体的锦鲤产业集群。
在希望的田野上,每一滴汗水都见证着农民的辛劳,每一个季节都在为新的收获筑牢基础。如今,高唐正借助锦鲤产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记者 夏旭光
通讯员 解斌 王保文
2023-05-30 21:05:29
2023-05-30 21:04:08
2023-03-30 20:56:17
2023-09-15 18:08:33
2023-08-30 17:20:00
2023-08-01 14:55:58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