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临清市尚店镇司洼村的智能方舱基地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忙着将金耳菌包搬运到方舱内,并一一摆放到网架上。
村民将金耳菌包摆放到智能方舱网架上
司洼联合村党委书记祝维星介绍,每个智能方舱内设10层网架,单次可容纳4200个金耳菌包。菌包入舱时已发满菌丝,仅需27天左右,金耳即可成熟。这种高效的生产模式不仅大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显著提升了空间利用率,有效缓解了农用土地紧缺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智能方舱是由废弃颗粒厂改造而成。通过村党组织领办永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并借助省派第一书记专项资金和乡村振兴资金,总投资430万元,建成拥有32个智能方舱的菌菇种植基地。
金耳方舱由淘汰集装箱改造而成,配备了空调、新风系统和自动加湿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控制舱内环境,为菌菇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确保在较短生长周期内产出高品质金耳。
村民将车上的金耳菌包卸下
“基地采用循环入舱模式,能保证每天都有新鲜金耳产出。”祝维星算了一笔账,每个菌包可产出0.7斤金耳,单舱单茬产量高达3000斤,年出产可达10茬,以每斤10元的回收价计算,单舱每月利润约为12000元,32个方舱总计380余万元,村集体每年增收30余万元。
为提高农户收入,该村实行“村集体运营+农户承包”模式。每户承包2个方舱,负责菌包入舱、金耳收割和日常管理,可带动16户农户增收。
尚店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周靖斌说,该基地不仅推动了菌菇产业的发展,还在人才培养、和美乡村建设以及全产业链条延伸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孵化带动作用。通过免费培训帮助农户掌握智慧菌菇种植技术,培养“土秀才”,建立新型农民孵化基地;基地外特色涂鸦和彩绘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增强文化认同感,吸引游客,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菌菇产业与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电商销售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菌类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拓展临清特色应用场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在司洼联合村党委引领下,村企联建、人才驱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发展模式正书写着临清现代农业新篇章。
文/图 记者 刘晓伟 通讯员 王琪
2025-02-27 16:28:58
2025-02-27 16:28:06
2025-02-27 16:26:00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