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商景豪
2月16日,在莘县燕店镇现代化种植大棚,传感器实时监控温室内的温湿度,无人植保机穿梭于千亩香瓜基地;东昌府区梁水镇的高标准农田项目,通过“毛细血管”式灌溉系统精准输水……作为农业大市的聊城,正在书写一份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新答卷。
2025年聊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平原耕地成方连片、土沃水畅的优势,着力打造鲁西粮仓。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到,要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吨半粮”单产提升引领区和粮食高产大方为重点,将“吨半粮”产能区拓展至100万亩。这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聊城市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在东昌府区闫寺街道辛王顺家庭农场有限公司田地里,麦苗青绿。“小麦采用无垄栽培技术,产量较传统模式增长约10%。”农场负责人、种粮大户王伟查看着小麦长势说。之前,王伟承接了东昌府区100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他对自己购买的免耕气吸式播种机进行改装,增设水肥一体设施,播种后不需要追肥,也可以提前造墒,让种子更快发芽,种植增收20%。当年,他种植的小麦最高亩产达817公斤,玉米最高亩产达964公斤。
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聊城还注重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2025年,聊城要推动畜禽、粮油、蔬菜等优势产业延链扩群,建设一批数字化、高标准设施农业基地,培育灵芝、葫芦、锦鲤、香瓜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电商产业。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升“新三宝”竞争力,支持东阿黑毛驴、东昌葫芦、高唐锦鲤等特色产业做精做优。
2月16日,在高唐县电商直播间内,村民通过手机,将一条条色彩艳丽的锦鲤展示给网友。春节期间,锦鲤因其美好的寓意,迎来了销售旺季。“我们举行了两场线上销售活动,锦鲤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喜爱,销往全国各地。”高唐县祥云锦鲤养殖场的负责人徐飞说。
通过网络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不仅让锦鲤销售更加便捷,还带动了当地锦鲤产业的快速发展。高唐锦鲤协会会长马传升告诉记者,当地举行的多场拍卖直播,累计吸引百万人次观看,拍卖成交总额高达5000万元,不少优质锦鲤拍出了令人惊喜的价格。这些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将为聊城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种植、畜牧、渔业等设施不断提升,迭代升级蔬菜大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聊城大地上,乡村振兴的春风正吹拂着每一个角落。
除了农业产业的提升,聊城市还注重乡村建设和治理工作。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立足平原村庄紧凑、城乡融合基础较好的优势,抓好连片规划、整体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我们将坚持探索打造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路径不动摇,持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全力以赴打牢基础、巩固优势、攻克难点、争创一流,推动‘三农’各项工作走在前、挑大梁,努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更多贡献。”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周忠伟表示。
一条多元化、高质量、可持续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聊城正徐徐展开,我市将立足自身实际,发挥平原特色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坚持“三生共融、四宜共美”抓乡村振兴,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新篇章。
2024-11-29 19:29:51
2024-10-18 16:24:18
2024-10-31 19:20:1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