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聊城日报》1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方式,是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宣讲教育。聊城紧紧抓住群众需求这个核心,以打造全链条宣讲创新为路径,以赓续精神血脉、涵养家国情怀、传承优秀文化为重点,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凝聚全社会价值认同。
从“马扎课堂”到“空中宣讲”
打造群众可触及的宣讲平台
宣讲平台建设,经过组合发力,在聊城开出了五彩的花。
马扎一摆就是课堂,“马扎课堂”将宣讲搬到乡土一线。“这几年,国家出了很多好政策,帮着咱老百姓把地种好,对种植大棚蔬菜的政策更好……”在高唐县汇鑫街道北邱村蔬菜大棚基地里,村民坐在马扎上,正在倾听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杜立芝用乡村土话宣讲党的政策。
在聊城,这样的“马扎课堂”遍及乡村,很受群众欢迎。聊城以杜立芝农业科技专家服务团队为依托,吸纳司法、民政、住建等全市各领域党代表,成立“杜站长工作室”,实现了135个乡镇(街道)、2166个行政村全覆盖。工作室成员不仅宣传惠民政策,还第一时间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策+服务”的内容、拉家常式的宣讲,让百姓一听就懂。
“大白哥哥”宣讲团队深入校园开展宣讲活动
这样的宣讲“新平台”,聊城还有很多。以检察官、教师等为骨干的“大白哥哥”工作室,借助动画、情景剧等趣味形式,采用沉浸式体验阵地、校园“嵌入式”渠道,宣讲基础法律、网络安全、预防性侵等多元课程,深获家长、学校、社会认可。
推动宣讲阵地立体化,聊城着力打通了宣讲的大屏小屏互动。2024年11月14日晚,聊城电视台新闻栏目《民生面对面》首期推出“习语‘聊’亮·响万家”宣讲课堂,播出短片《爱做梦的兵书记》,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2024年12月份,在聊城交通广播电台创新开展“空中宣讲”课堂,高频滚动播出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一大批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的宣讲作品走上荧屏、汇集指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渐融入群众的工作和生活。
从红色挎包队到理“响”选调“声”
壮大群众可参与的宣讲队伍
强化队伍建设,始终是聊城宣讲工作的重中之重。聊城全方位梳理资源,建立了多支富有特色的宣讲队伍。
以百姓宣讲员为主体的红色挎包宣讲服务队,多年来活跃在水城大地。聊城充分发挥红色挎包服务队的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融入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全过程,赋能社会治理,培育崇德向善、重信守诺的良好风尚,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成效。聊城为百姓宣讲员连续举办21期“宣讲课堂”,实现了对各县(市、区)宣讲辅导全覆盖,成为百姓宣讲员的“加油站”“蓄电池”,助力各地红色挎包宣讲队逐步发展壮大。2024年8月,东昌府区红色挎包宣讲队以“葫芦文化”为载体的14个“葫·聊”小剧场集中挂牌。目前,“葫·聊”小剧场已在聊城水上古城内的瞻云馆开展各类宣讲60余场,惠及群众2万余人次。
“理‘响’选调‘声’”走进黄河大集宣讲
选调生宣讲团成为聊城宣讲工作的亮点特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为乡村振兴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在临清市新华路街道葡香村党群服务中心,选调生赵明智正在向辖区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是聊城市“理‘响’选调‘声’”理论宣讲工作的一个缩影。聊城市率先在全省创新探索以基层选调生为骨干成员、以理论宣讲为内容的“理‘响’选调‘声’”宣讲队伍建设,选调生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用“身边事、百姓话”到村居社区、学校医院等基层一线宣讲,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充分发挥文旅资源优势,专题强化文化宣讲。2024年12月18日至19日,聊城市举办文化站长大比武和全市基层文化管理员演讲大赛暨“我的故事我来讲”活动。全市20名文化站长和28名基层文化管理员,通过深情的宣讲、丰富多彩的才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基层文化旅游的工作成果。聊城以全市宣传文化系统相关部门单位骨干宣讲人才为基础,同步面向社会发动推荐、招募和遴选,组建了100余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宣讲团,主要开展运河文化、黄河文化、中医药文化等研究阐释宣讲活动,教育引导人们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公益组织骨干、见义勇为英模、高技能人才,成为百姓宣讲的重要力量。在山东省“中国梦·新气象·新作为”百姓宣讲暨微视频宣讲大赛决赛现场,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种部队蛟龙突击队的秦一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正是公益组织——聊城特战救援队的负责人。聊城还挂牌成立见义勇为工作室,从全市600余名见义勇为宣讲服务队成员中筛选出20名模范代表,宣讲见义勇为精神,激励群众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聊城注重将各行业工匠高手也选拔进宣讲队伍。2024年11月4日,聊城市青年技能报国宣讲会在聊城市技师学院举办,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金牌获得者杨绍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亚杰分享了技能成才、匠心筑梦的心路历程。他们自立自强、攻坚克难的感人故事,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理念在聊城蔚然成风。
从“繁森”到“繁星”
讲好群众可共鸣的生动故事
“孔繁森同志两次援藏,一次留任,历时十年,把青春和热血献给党的民族团结事业,永远为后人爱戴和敬仰。”2024年12月16日晚,青海省委党校礼堂,一场感人至深的宣讲正在进行。讲述者是“繁森故里石榴红”宣讲团成员、聊城市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服务中心主任、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王巍,近500名青海党员干部近距离地感悟孔繁森精神震撼人心的力量。
“繁森故里石榴红”宣讲团在青海开展宣讲活动
孔繁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讲好孔繁森故事,传承孔繁森精神,是聊城宣讲工作的特色内容。我市专门成立“繁森故里石榴红”宣讲团,不仅在本地开展多层次宣讲,还深入西藏、青海等地区,用生动的故事和平实的语言,大力宣讲孔繁森同志民族团结的先进事迹以及孔繁森精神蕴含的“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营造了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浓厚氛围。
从“繁森”到“繁星”,在孔繁森精神的鼓舞和感召下,覆盖各个层次和领域的特色宣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以“全国十大模范检察官”白云命名的“白云热线”团队成为宣讲战线一道亮丽风景。“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再难咱们也要干。”2024年10月30日,聊城“白云热线”登上最高检宣讲台,宣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更多检察成果惠及人民群众。2024年以来,市直机关宣讲团、国企系统宣讲团、百人志愿服务宣讲团、劳模工匠宣讲团、巾帼“聊”亮宣讲团和“本色家园·银耀水城”老干部宣讲团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特色宣讲队伍,共开展多元化、靶向式、行进式基层宣讲3万余场次,扎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为物质力量。宣讲工作起点在群众,重点在队伍,难点在能力,路径在创新。我市将紧紧抓住群众需求这个关键点,持续打造“习语‘聊’亮·响万家”工作品牌,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工作全链条创新,更好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进千家万户,浸润群众心田。
文/记者 孙文华 通讯员 郑方云 图/资料图
2025-02-06 11:26:21
2025-02-06 11:17:07
2025-02-05 10:55:23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2024-12-27 08:40:35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