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艳君
本报通讯员 刘胜前 纪桂民
10月25日一早,莘县实验高中学校门口,人流车流量较大,但通行井然有序。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门前交警部门设置的拒马和升降柱两道防冲撞设施。
莘县实验高中在校师生7000多人,校园门口的那条路是县城通行主要道路,人流车流量大。之前,每逢上下学高峰期,校园周边拥堵混乱,人车混行隐患大。
莘县交警部门在校门口划分集散区、缓冲区、通过区和专用通道后,该校师生出行实现了人车分离,车走东门、人走西门。同时,校门口附近路段,减速带、人行横道、限速、禁鸣、学校区域等各类交通标识同样非常显眼——很明显,改进后,如今这里人车通行秩序井然。
在莘县实验幼儿园门口,以往接送孩子的车辆存在无序停放的现象,一到上下学高峰时段,人流车流很容易发生拥堵情况,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意识到问题所在后,莘县交警将幼儿园门口东路缘石以上的区域,划分为家长等候区和接送通道,汽车不能进入,电动自行车可以进入等待,有效解决了拥堵问题。
在甘泉学校,入学口还设有硬隔离桩防止汽车、电动自行车进入,人行过街天桥用作学生上下学专用通道……
校园周边道路的交通安全治理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也是聊城公安交警部门治理的重点。今年以来,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莘县大队聚焦社会广泛关注的校园交通安全突出问题,创新实施“12345+N”举措,精准攻坚整治涉校周边突出隐患,总结出了一套成效显著的“莘县经验”,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提供了实打实的畅安保障,被省公安交管部门在全省推广学习。
“1”即“一校一策”综合治理;“2”是在门口安装拒马和升降柱两道防冲撞设施;“3”是在门口划分集散区、缓冲区、通过区三个区域;“4”是在来车方向设置减速带、震荡标线、人行横道标线和网格线4种地面提醒标线和装置;“5”是在通行道路上合理设置警示灯、学校区域、限速30、禁止掉头、禁止鸣笛5类交通标志; “N”即各学校的个性化改进措施。
在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治理工作中,莘县交警强化精准施策,针对每个学校周边的情况,均有个性化的改进举措,一些交通安全隐患和问题实现了“药到病除”。
在完善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加强“物防”“技防”的同时,莘县交警部门认真落实“高峰勤务”机制,科学设置警力部署点位,开展“助学岗”“星空护学”行动,在学生上下学期间,引导护送学生安全有序通过路口,及时疏导车流、劝离违停车辆,提醒学校门口过往车辆减速慢行,注意行车安全,倡导接送学生车辆即停即走,避免造成交通拥堵。
同时,莘县执勤交警还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电动三轮车、四轮车重点交通违法治理行动,严查严管电动三轮车、“电摩”、电动自行车不戴安全头盔、非法改装、逆行、闯红灯、超员载人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强日常巡逻防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学生的通行安全,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2024-10-29 09:23:11
2024-10-29 09:21:15
2024-10-28 22:19:38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