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社会 >

逐梦前行,惟有奋进——国庆特别报道之三

来源:聊城日报  2024-10-10 10:42:22
A+A-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林金彦

  75载风雨兼程,75载砥砺前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聊城人民团结一心、锐意进取,与祖国同呼吸、共奋进,绘就了鲁西大地壮阔而瑰丽的诗篇,让这片古老的热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经过多年接续奋斗,聊城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聊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殷殷嘱托,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努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奋勇争先,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

  如今,“六个新聊城”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清晰而壮美。一曲新时代的奋进之歌,正在鲁西这片热土上激荡!

  把握新机遇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

  聊城发展的每一步都缘于对大势的准确研判,对机遇的精准把握。

  新中国成立以来,聊城人民与党同心同德、心手相牵,书写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壮丽史诗。

  1996年,京九铁路开通,结束了聊城境内没有铁路的历史,点燃了“天下不敢小聊城”的壮志豪情。1998年,聊城举行撤地设市庆祝大会,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聊城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甘人后、奋勇争先,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奋发图强、跨越崛起的光辉篇章。

  回眸历史片段,备感岁月峥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聊城顺应时代大势,抢抓历史性发展机遇,全面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始终坚持在大局中找方位、谋定位、争进位,聚力攻坚、乘势突破,奋力书写建设“六个新聊城”的时代华章。

  聊城傍水而生、因水而兴。千里奔腾的黄河和贯通古今的大运河在这里“牵手”,共同滋养了这一方土地。在我国版图上,聊城是黄河与大运河唯一实质性交汇的城市,地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区。近年来,聊城着眼国家和山东所需、聊城所能,加快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为新一轮鲁西崛起注入新的强大动能。如今,聊城正由20年前的“东昌湖时代”、10年前的“徒骇河时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时代”。

  聊城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区位优越、要素汇聚。东接日韩、北融京津冀、南达粤港澳、西联中原腹地,是北方重要的枢纽节点,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原经济区等区域战略都涉及聊城,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速聚集,为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持续赋能。

  交通天下,大道致远。当前,聊城“高铁叠加、高速成网、飞机起降”的立体大交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区域交通枢纽城市正加快成型。2023年12月8日,在650万聊城人民的热切期盼中,济郑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时速350公里,彰显了高铁时代的“聊城速度”。正在加速建设的雄商高铁和筹谋规划的聊邯长高铁,打开了以聊城为轴点的发展新格局。今年,聊城5条高速同时在建,机场的推进也将让聊城进入“航空时代”。

  如今的聊城,产业蓄势腾飞、城市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安康,已经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面向未来,我们激情澎湃、信心满怀!

  实现新发展

  今年9月份,中通客车H13E纯电动车亮相德国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展示了该公司纯电动高端客车的魅力。近年来,中通客车坚持全球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彰显了中国智造的强大影响力。

  中通客车于1958年成立,经过66年发展,现在已成为国内第三大客车生产企业。去年,中通新能源客车强势进军中亚市场,吉尔吉斯斯坦总统亲自“上门提车”,成为热点美谈。今年,中通客车延续了这一良好态势,仅上半年就向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中东的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出口天然气客车超过3500辆,是去年同期的1.7倍多。

  中通客车的发展历程,是聊城人民接续奋斗的缩影。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市委“6293”工作思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新篇章。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聊城由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迎来发展黄金期。聊城地处平原,依托平坦地貌、肥沃土壤,以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土地生产了2.5%的粮食、1.9%的蔬菜,年产粮食116亿斤、瓜菜菌1300万吨以上,是“中国蔬菜第一市”。近年来,聊城突出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三个重点,走出了一条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路径。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116名返乡创业“棚二代”中,最多的种了21个大棚,年收入六七十万元。信发集团以工业反哺农业,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利用附近工厂产生的废热和二氧化碳,实现了大棚樱桃的“定”季生产和自由上市。聊城还积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培育了550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去年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

  ——聊城聚力打造新型工业化的现代之城。聊城是靠工业起家的城市,产业基础扎实、体系完备,拥有我国31个制造业行业大类中的29个,拥有有色金属、绿色化工、大健康、新能源等12大产业链条,连续两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聊城在上游装备等基础产业上具有突出优势,信发集团是全球最大的铝生产企业,鲁西化工是全国最大的化肥上市公司。聊城工业产品占比大、质量优,电解铝、钢管钢板、农机装备等在全国主导市场、引领风向,甲酸、轴承保持器、无梭织机等10余项产品产量列全球或全国第一,72项产品列山东省第一。

  ——聊城是山东服务业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聊城的资源禀赋在于文旅,拥有山东“十大文旅品牌”中的三个(鲁风运河、黄河入海、水浒故里),为全省最多。聊城立足城市文化特质,打造了一批独有的沉浸式体验式项目,临清东宛园等景区成为爆款,“吃住行游购娱”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健全的产业、完善的配套,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对外开放是拓宽高质量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不临江海、深处内陆的聊城深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加快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高地。走出平原,拥抱世界,聊城打造内陆开放“最前沿”的脚步从未停止。

  近年来,聊城积极融入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先后成功建立了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中国(聊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多个高能级开放平台,与19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来往,韩国希杰、法国耐克森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聊城、茁壮成长,与17个国家的31个城市建立友城关系,先后12次被评为“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临清鲁西国际陆港、冠县国际陆港等一系列对外开放平台以及“齐鲁号”欧亚班列等,都为聊城打开了通向世界各地的“出海口”。当前,聊城的海外“朋友圈”越来越大,日益彰显出城市国际化、文化多元化的气质。

  再创新辉煌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也是聊城跨越赶超、勇攀高峰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发出了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最强音。

  聊城作为改革开放伟大浪潮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巨大飞跃,正稳步迈向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宏伟目标。这一辉煌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牢牢把握住了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始终坚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大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革新社会发展模式,在不断探索与深化改革中,展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坚定的发展决心。

  近年来,聊城坚持把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的根本动力,加强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持续强化“一把手抓改革”工作机制,努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在项目要素集成保障、平原特色乡村振兴等方面探索出了一批契合聊城实际的改革成果。

  今年8月,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召开,紧扣中央部署和省委安排,着眼未来五年和未来十年,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12个方面系统谋划改革举措,吹响了以“排头兵”标准谋划思路、制定措施、推进工作的冲锋号,在全市上下掀起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聊城实践的奋斗热潮。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对聊城来说,就是要精准把握和发挥聊城现有产业的独特优势,通过推动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从而为聊城的经济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以轴承产业为例,聊城是全国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之一,产业链条完整、市场集聚度较高、产业规模较大,有各类市场主体1.15万家,市场占有率超过10%,但高端产业偏少、研发能力薄弱。聊城与洛阳轴承研究所共建了全省唯一的轴承制造业研究中心,建设了全省轴承“产业大脑”,推出轴承产业工业GPT和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有力促进了轴承产业的品质跃升与企业转型,成功入选了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得益于全面深化改革,聊城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实施,经济发展动能强劲。近年来,聊城累计淘汰了3300多家散乱污企业和600多万吨重化工产能,鑫华特钢、东昌焦化等一批企业关停转移。创新动能加速释放,特别是近两年,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实现翻番,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近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近60%。初步培育起先进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一批引领产业升级、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新兴支柱产业。

  岁月无言,奋进有声;坚守初心,走向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聊城正乘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东风扬帆奋进,牢记嘱托、勇毅前行,推动全市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迈出新的步伐,不断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