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聊城,惠风和畅,胜友云集,书韵生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6月14日,在孩子们朗朗诵读声中,聊城市海源阁古籍文化中心开馆暨图书捐赠仪式拉开帷幕。
千年水萦萦,文脉贯古今。聊城人文荟萃、灵动隽永,是一座黄河文化和大运河文化共同孕育的“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城市,是一座有诗有远方、有梦有生活的青春之城,是一座行走在典籍古迹中的历史文化名城。海源阁更是我市的文化瑰宝。
作为清末四大、江北唯一的藏书楼,海源阁藏书达4000余部、22万余卷,宋元珍本逾万卷,其藏书之宏富,版本之精善,海内闻名,享誉中外,标注着聊城在山东、在中国文化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古籍承载着文明,传承着文化,要让文化得以传承,就要让古籍“活”起来,要让众多古籍资源向社会开放,让广大公众接触到古籍资源。
为挖掘弘扬好海源阁文化,我市与山东出版集团携手,共同打造了集古籍展陈、学术交流、青少年文化教育、文旅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海源阁古籍文化中心。中心共藏书14600册,包含儒家经典、诸子百家、齐鲁文化、古代史志、古代科技、古代文学、古代艺术等各类书籍,并通过数字化呈现中国优秀典籍蕴含的精神价值、哲学理念、文艺审美和道德追求。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古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坚定承诺与责任担当,也是聊城市乃至山东省赓续齐鲁文脉、深耕文化“两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成果。
聊城市海源阁古籍文化中心正式建成开放,也标志着海源阁古籍“归阁工程”行动正式启动。
“历经战乱的海源阁,所藏图书文献散失,令人痛惜。让散落在各地的海源阁古籍“回家”,是一代又一代聊城人的共同夙愿,也是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江涛介绍,从2023年开始,我市采取影印、复刻等多种方式,对海源阁散失古籍进行恢复,并于今年正式提出海源阁藏书“归阁工程”行动计划。
“归阁工程”行动主要包括筹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会、构建数字海源阁、实施古籍再现工程、开展古籍研究利用四个方面内容。
据了解,目前已确定2462部海源阁古籍所在地,大部分保存在国家图书馆、省图书馆,其余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南京、天津、台北等地,俄罗斯国立图书馆也有部分收藏,还有一部分散落在民间收藏家手中。
2023年,我市完成国家图书馆海源阁古籍《昌黎先生文集》《史记》等42卷232本的复制工作;召开“海源阁藏书暨中国历代图书文化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成立海源阁藏书文化研究中心,举办海源阁散失古籍精品展,展出海源阁藏本、海源阁刻本、杨氏抄本等珍贵文献41种60余册。
今年,已完成对俄罗斯国家图书馆6部38卷海源阁古籍的影印复制工作,并在海源阁进行了专题展览,“归阁工程”初见成果。
如今,这里不仅是保护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殿堂,也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器以藏礼,物以载道。我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文化“两创”聊城实践,不断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点,通过举办多样化的文化活动、精心推出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着力打造富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海源阁藏书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推动聊城市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文/记者 李政哲 图/吴建正
2024-05-07 11:34:47
2024-05-07 11:33:03
2024-06-14 17:19:25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