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聊城日报》1版
针对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贷款需求,不断创新银行授信、贷款环节;一大批“金融特派员”“金融管家”活跃在企业一线、田间地头……截至2023年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11.56亿元,10年间翻了4倍多,千千万万经营主体喜获普惠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聊城银行业保险业扎根水城大地,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便利度、满意度,护航小微企业“踏浪前行”,让普惠金融的“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2023年,聊城市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创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普惠金融各项指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指标考核居全省第一,有力地支持了聊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是坚守为民初心、加快转型步伐的十年
初夏时节,鲁西大地处处焕发勃勃生机。
“当前正是储备粮食的有利时机,有了农行这7000万元贷款资金,公司不仅可以加大原料储备,降低运营成本,还能够帮助当地粮食经销商解决库存承压的问题。”近日,莘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融资部经理吴震说。今年以来,农行莘县支行已累计为辖区56家企业投放实体经济贷款逾1.5亿元。
支小扶微、服务实体,是普惠金融的初心和使命。在时代发展浪潮中,如何以金融力量助力聊城更出彩?十年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聊城监管分局不断完善政策措施,逐年印发普惠金融指导意见和工作要点,构建普惠领域重点指标“月监测、季通报、年评价”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敢做、愿做、能做、会做”长效机制,发展普惠金融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持续完善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有银行机构38家、保险公司57家,网点乡镇覆盖率和基础金融服务行政村覆盖率均达到100%。大中型银行均设立普惠金融专业部门,持续强化专业化服务能力;地方法人银行利用人缘、地缘优势,深耕当地小微企业、“三农”客户;保险机构、融资担保机构等其他各类机构,不断扩大支农支小业务规模,坚守定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用好考核指挥棒。坚持“普惠优先”,引导银行机构对普惠重点领域贷款实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专项激励费用补贴等措施,单列信贷计划,配足专项信贷额度,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推动银行机构普惠金融类考核指标权重提升至10%以上,不断完善尽职免责与不良容忍政策,对已尽职但出现风险的项目,可免除相关人员责任,激发基层机构和人员“敢贷愿贷”的干劲,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积极转变。
这是创新服务模式、激活发展动能的十年
“科技成果转化贷”打通小微科创企业融资痛点,“极速贷”实现秒借秒还,“政采贷”让采购合同“自带”融资功能……一个个“小场景”中,普惠金融释放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大能量”。
十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聊城监管分局抓住聊城转型跨越窗口期,在重点项目建设、制造业强市、绿色低碳转型、小微企业、乡村振兴、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丰富金融供给上求突破,不断探索普惠金融发展的“聊城路径”,全力解决高质量发展的资金保障问题。
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先后开展“企业金融顾问”“百行进万企”“金融服务进万企”“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普惠金融推进月”“普惠金融县乡专项行动”等活动,联动开展政金企合作对接、金融辅导、金融干部挂职等工作,通过主办银行制度推动金融机构走访对接全市数万户企业,变“开门迎客”为“主动上门”,构建常态化长效化金企对接机制,推动政策、产品和服务直达市场主体。
搭建助企惠企桥梁。聚焦“开头难”“首贷难”,联合人民银行等部门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首贷”培植等行动,督促金融机构及时对接有潜力、有市场、有前景但尚未获得贷款的民营小微企业,2023年新增小型企业、微型企业首贷户数5835户。聚焦“担保难”“融资难”,联合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改革,深化银担合作,出台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风险补偿与分担政策,帮助企业增信分险。
聚焦“续贷难”“转贷难”,联合出台企业应急转贷基金指导意见,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转贷资金支持,积极推广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循环贷,减轻还款负担,截至2023年末,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循环贷余额分别为117.28亿元、472.89亿元。
推动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实行民营、小微企业贷款综合成本目标监测,用好用足科技成果转化贷款贴息、支农支小再贷款等优惠政策,引导贷款利率稳中有降,保持在合理水平,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自有监测以来连续5年下降,截至2023年末,辖区当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至4.97%,为近年来最低水平。持续规范信贷融资收费,疫情期间积极为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让民营小微企业、“三农”主体等感受到实实在在的降费让利成效。
这是提升服务质效、夯实发展基础的十年
十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聊城监管分局引导辖区单位主动搭建银、政、企、园等多方参与的跨界交流平台,通过优化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提升普惠金融科技水平,提高办贷效率,推动金融服务便利度持续改善,广大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灵芝产业贷”“鲁西黄牛贷”“莘情e贷”“水城快贷”“莱商e贷”等地方特色产品相继推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灵芝大棚保险等多个全省“首笔”业务落地聊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聊城监管分局加快搭建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在普惠金融服务精准性上落笔着墨,为各类经营主体和大众群体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定向服务与专设产品,让更多“金种子”破土成长。
完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让金融机构乘“数”上“云”,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指导各金融机构接入聊城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银税互动平台,推出“税e贷”“云税贷”等线上信用产品,2023年末全市银税合作贷款余额44.08亿元。推动不动产登记、税费缴纳等社会公共服务逐步走向银行网点;推动银行机构优化审批模式,压缩办贷环节、时间、材料,金融服务更加方便快捷。
十年栉风沐雨,普聚金融服务;十年春华秋实,惠及千企万户。站在十年的历史节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聊城监管分局将厚植金融为民理念,持续深入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让金融服务的“阳光雨露”洒向更多市场主体和群众,为聊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智慧与力量。
记者 胡欣 通讯员 王晓
2024-05-16 17:32:25
2024-05-16 16:45:06
2024-05-16 16:43:25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