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真的是太方便了,没想到那么久的文件不到一个小时就全给查到了,这次真是太感谢档案馆的同志了!”12月3日,冠县第三中学的两位老师因单位需求,到档案馆查询该校的有关史料,工作人员借助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在电脑终端输入关键词,轻轻点击鼠标,系统就瞬间从海量的数字档案中检索出相关信息,帮助他们找到了需要的上世纪60、70年代的重要史料,既省时又省力。
今年来,冠县档案馆坚持改革创新、数字赋能,持续加强数字档案制度体系、安全体系和资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不断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
“原来查阅档案都是依靠手工检索,工作人员还要楼上楼下地对库房纸质来回翻阅查找,不仅慢,有时候还查不到位,纸质档案反复翻看后损伤也特别大,后期的修复、裱糊不仅浪费人力、财力,很多时候也不能完全恢复原貌。随着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推进,档案查阅将会更加快速便捷,档案原件也能够得到有效地保护。”冠县档案馆副馆长黄静介绍道。
数字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是确保数字档案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冠县档案馆综合考虑安全需求,根据数字档案面临的不同层次的安全威胁,分别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积极构建完整统一的安全体系。一方面,对数字档案馆软硬件设施进行全面升级维护。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局域网、政务网三个平台分别建设冠县档案信息网、冠县馆室一体化系统和冠县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充分满足不同场景下人们的利用需求。
“库房内的温度、湿度是保证档案存放质量的关键,之前为了把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我们需要定时查看、登记库房内温湿度,冬季干燥的时候,还要把四百多平方米的库房用拖把拖上两三遍,现在有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它会根据环境变化自动启动除湿、加热以及通风功能,维持库房内的温度、湿度稳定,为档案存放创造一个恒温恒湿的‘舒适家园’。”在档案馆工作30多年的保管利用科科长王俊生感叹到。
近年来,档案馆持续强化数字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工作提质增效。全面梳理馆藏数字档案资源。为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无误,便于快速检索和利用,在馆藏应数字化档案数字化率达到93%的基础上,按照《档案著录规则》等相关标准,对馆藏数字档案资源分批次、分重点进行全面梳理提升,确保目录数据录入准确,数字化副本清晰合规、方便利用。冠县档案馆在对到期档案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制定《冠县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方案》《冠县档案馆档案开放鉴定工作实施细则》及《冠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划控工作管理规定》。对开放鉴定工作的标准依据、鉴定范围、工作方法、人员和时间安排以及质量安全等作了详细要求,并成立冠县档案馆开放鉴定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监管和保障推进。截至目前,共完成7个全宗2167件档案的开放鉴定工作。(刘亚杰)
2024-12-19 09:37:13
2024-12-19 09:18:46
2024-12-19 09:18:13
2024-11-21 08:52:06
2024-11-13 14:35:34
2024-01-26 09:11:53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