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永伟
他常常告诫自己,当医生就要当一名好医生;他经常对年轻同事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应时刻为病人着想,把关爱患者作为自己的第一张处方;他无数次地告诉患者,真有天大的事儿,那就是病人的事儿,请放心就诊。
夜以继日悬壶济世,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从医30多年,虽然年过五旬,但他时刻坚守中医药人初心,不负白衣卫士使命,恪守医德医风,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以更高的标准和更好的服务,带领一群年轻人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守护着百姓健康。
他就是齐鲁基层名医、山东好医生、东昌府区广平中心卫生院院长杨建军,同时,他还先后获得聊城市“十佳医生”“医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儿
8月5日上午,记者赶赴东昌府区广平中心卫生院采访时,杨建军正在医院康复大厅查房。他查看、询问了几名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并给患者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查房、门诊、会诊、手术,在医院20多年,这‘四点一线’就是我全部的工作。”杨建军告诉记者。
东昌府区广平中心卫生院是一家乡镇卫生院。虽然地处乡镇,但这家医院院内和门前每天都停满了各种车辆,门诊楼里候诊群众虽多却秩序井然。长期跟基层群众打交道的经历,让杨建军更明白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期待,“我们瞄准一些‘小精尖’技术,努力把‘看小病’做到极致。”杨建军说。
比如,东昌府区广平中心卫生院以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是全市唯一一家正式开通“诊间结算”的试点基层医疗机构,真正做到了“患者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再比如,20多年来该院一直秉持“能外治不口服、 能口服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通过开展十余种中医特色疗法,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减少了患者打针输液的痛苦,极大降低了治疗费用,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作为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杨建军身兼数职,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如何平衡医生和管理者的角色?杨建军选择“压榨”自己,每天早上8点前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点甚至更晚才下班。“只要有一点儿空,我都愿意留给病人。”只要不出差,杨建军都会参加晨间交班、科室会诊,他还允许临床大夫带着片子到办公会上找自己。此外,杨建军对细节的高要求影响和带动了医院全体职工,院训“细节决定成败,服务铸就辉煌”已经内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医德高尚 技术精湛
“病人的事儿就是医生天大的事儿。”这是杨建军和他140余名同事始终践行的诺言。
“杨大夫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我这只手和这条胳膊要是毁了,俺这一家老小可咋办啊!我们家里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的。”这是一名手部骨折患者的肺腑之言。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大曲村村民王刚(化名)帮别人拆房时,不小心被倒塌的墙砸在下面,右手严重变形,右下臂部分皮肤撕脱,血流不止,伤口污染严重,被紧急送到了广平中心卫生院。当时,接连几天进行手术的杨建军,颈椎病发作,伴随头痛头晕,但他二话没说,匆忙服下止痛药就开始准备手术。4个多小时的手术非常成功,他挽救了一个家庭的顶梁柱。
“现在身上很利索了,回去又可以跳广场舞了。”8月5日,家住茌平区振兴街道的罗某某在杨建军的诊室里述说着自己的康复情况。罗某某今年70岁,血压高、胆固醇高,一年多来膝关节一直疼痛,这给她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后经熟人介绍,她到广平中心卫生院就诊。院方运用针灸、针刺、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配合输液治疗,一周的时间,罗某某的身体基本康复。“回家后让孩子们定制一面锦旗送过来,上面的词儿我都想好了——‘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罗某某欣喜地说。
杨建军经常告诉同事,“一定要多体谅患者的处境,用耐心、爱心、责任心去对待患者,多关心患者,多给患者精神安慰,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此外,他还主动考虑患者的经济情况,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医疗费用降至最低。
每个科室至少配备一名中医
焦玉韦是广平中心卫生院内三科一名年轻的中医大夫,在该科室已工作两年。因为中医力量的加持,该科室在西医的服药、打针、输液等治疗手段基础上,配合艾灸、中药熏蒸、饮片、汤剂等中医适宜技术,实现了中西医优势互补。“这样一来诊疗手段丰富了,在看好病的前提下,让患者缩短治疗时间、减轻病痛、减少医疗花费。”广平中心卫生院院长助理、内三科主任窦玉晓告诉记者。
20多年的医疗实践,让杨建军和他的团队极为注重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自2019年开始,医院给每个科室配备一名职业中医师,真正让科室实现了中西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双向治疗,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治疗,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来自茌平区温陈街道的张某某患颈椎病多年,用该院的火熨术治疗了一次,就感觉症状明显减轻;今年80岁的左某某进院时神志不清,经过几个月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现在意识清醒,能跟家属进行简单交流,见了大夫就说“大夫真好,谢谢大夫”,家属非常满意;55岁的常某某因一场意外导致偏瘫,在外治疗了7个月,花费不菲,效果却不佳,转到该院后,通过中医适宜技术,同时辅以西医常规检查,治疗一周后,病情明显好转。
“我们将随时关注每名中医大夫的成长,同时进一步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为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杨建军说。
(本版图片由马新涛拍摄)
2024-08-09 08:09:44
2024-08-09 08:08:56
2024-08-09 08:08:16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