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兆宪 本报通讯员 孟颖
2月28日,记者来到阳谷县大布乡高庄村,一座现代化晾晒场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我们粮食储存的‘安全港’,更是村民增收的‘聚宝盆’。”高庄村党支部书记谷振林说,近年来,该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晾晒场建设撬动产业振兴,走出了一条“组织强、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路。
党建引领聚合力
“晾晒场从无到有,党组织就是主心骨!”谷振林介绍,村党组织通过“主题党日”集思广益,整合土地、资金等资源,成立项目专班破解难题。党员带头成立责任区,群众积极参与,形成“支部统筹、党员带头、群众共建”的格局。驻村选调生付书龙深有感触:“从规划到落地,我们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党组织就解决什么’的原则。党员带头啃‘硬骨头’,群众看到实效后,参与热情越来越高。”村民高建国表示:“以前晒粮靠天吃饭,现在村里统一管理,党员跑前跑后协调,大伙儿心里踏实多了!”
科技赋能提效益
占地7000平方米的晾晒场,配备了智能化温控系统和光伏发电设备,年处理粮食5000吨,效率提升40%,成为全县首个“绿色晾晒示范工程”。村集体年增收超20万元,资金反哺村级公益事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以前,粮食霉变损失大,现在集中晾晒省心又省力!”村民王秀兰边整理玉米边笑着说。晾晒场的建成,促进了全产业链升级。如今,该村推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2500亩,并引入深加工生产线,依托“布见不散”电商品牌的影响力,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同时,提供130余个就业岗位,优先吸纳脱贫户和留守妇女。
联农带农谋共富
在高标准晾晒场建成的带动下,高庄村通过土地流转分红、技术培训和品牌打造等方式,大大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目前,农户每亩土地年保底收益1200元,还能享受利润分红;村里还培育了50余名“新农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型。种植户张永强兴奋地说:“年底分红拿到手,家家户户都竖大拇指!”高庄村党支部将深化“联农带农”机制,并计划成立乡村振兴学堂,邀请专家定期授课,让更多村民掌握电商运营、绿色种植技术。眼下,高庄村正规划晾晒场二期工程,拟扩建仓储区、配套冷链物流中心,并探索“粮食+养殖”“粮食+板材加工”等跨界融合模式。
“高庄村的实践证明,党建引领下的‘小项目’能撬动‘大振兴’。这片土地正绘就着更加壮美的丰收图景。”大布乡党委书记任立迎表示。如今的高庄村,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2025-03-03 11:10:31
2025-03-03 11:09:26
2025-03-03 11:02:14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