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钟伟
本报通讯员 刘怀宇 山林娜
产业是就业的保障,就业是产业的支撑。今年以来,阳谷县十五里园镇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统揽,坚持产业至上、就业优先,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认真做好产业与就业融合大文章,积极引进培育玩具组装、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等轻资产劳动密集型企业,努力实现村村有产业、人人有工作、户户有收入。
小彩泥做成富民好产业
11月13日,走进赵洼村共富工坊,只见一条6米长的橡皮泥生产线上,工人们正手脚麻利地进行分装作业;货架上摆满了各种颜色的橡皮泥产品,工人们正在打包、装车。这些产品将被运往临沂小商品城,再销往全国各地。
为解决留守妇女和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去年底,赵洼村党支部经过多方考察,利用村委会闲置用房,投资10万元引进橡皮泥加工项目。橡皮泥加工操作简单、容易上手,很快就吸引了10余名村民到车间工作,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加了群众收入。“在这里加工橡皮泥,一点也不累,家里的事也不耽误,一天还能挣五六十元钱呢。”53岁的村民叶长玲正忙着把橡皮泥分切成统一的克重,然后装入包装袋中。
小小橡皮泥,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群众。“我们正在考察新的机器设备,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让群众在项目运营链条上得到更多实惠。”赵洼村村委会委员赵洪伯说。
小馒头蒸出满满幸福味
进入朱坊村,一条平整的巷道旁,阳谷顺鹏食品经营厂的招牌惹人注目。走进这家工厂,一股浓郁的麦香味扑鼻而来,几层硕大的蒸笼上整齐排列着一个个馒头,白白胖胖,很是招人喜欢。
“来,尝尝,没添加剂放心吃!”负责人朱明月随手拿起两个馒头乐呵呵地招呼大家。记者一口咬下,柔软而有劲,嚼起来满嘴浓浓的麦香。
今年60岁的朱明月经营食品厂已经有4年,他早年在北京做运输生意。选择返乡卖馒头的理由,朱明月说看上的就是这个行业门槛低,当地没有一个标杆企业。“我们专门购置了面粉罐车,从正规厂家点对点采购,面粉质量绝对有保证。”朱明月介绍,现在每天生产1万斤馒头、花卷等,主要销往聊城、德州等地超市,同时还推出了礼盒装,供应线上店铺。
随着市民对馒头消费需求的提升,朱明月与时俱进,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更新了和面机和蒸笼,坚持采用纯净水和面与传统“面头”发酵,还原了人们记忆中的“馒头味儿”。
小村庄连起国际大市场
11月15日上午9时,谢庄村村民孟南南走到裁剪工位,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不同于外出打工,这家工厂开在家门口,她每天骑着电动车,10分钟就能到达。更没想到的是,这家开在小村庄里的“微工厂”将村民与国际大市场连在了一起。
孟南南所在的工厂是明鑫内衣加工厂,位于十五里园镇东汪村,是一家集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内衣生产企业,日产量1万余件。为了扩大产能,该企业还在附近5个村建了加工点。“车间建在家门口,村民挣钱不用往外走。”加工厂负责人汪文栋说,自2013年投产以来,该厂优先吸纳来自周边村庄的留守妇女,为她们免费培训,每月以计件方式结付工资。
“以前没接触过裁剪刀,对于能不能干好这份工作,心里一直没底。经过培训,我现在技术越来越熟练,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孟南南开心地说。
工厂建到家门口,让村民获实惠、企业得效益。由于款式多样、制作精良,工厂不仅与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签订了供货合同,还将产品卖到了欧洲。“现在是满负荷生产,订单供不应求,预计今年产值能达到1500万元。”汪文栋说。
2024-11-19 09:15:27
2024-11-19 09:11:16
2024-11-19 09:10:57
2024-11-13 14:35:34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