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数字报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农业农村 >

聊城市东阿县:黄河两岸是家乡 河灯祈福闹元宵丨乡村文化振兴——送文化

来源:光明日报  2023-02-28 14:47:33
A+A-

  随着一声声战鼓擂响,2月3日下午四点半,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济南市平阴县“黄河两岸是家乡”河灯艺术节拉开了帷幕。此次活动在黄河入济第一站平阴县榆山街道翟庄村和东阿县大桥镇湖溪渡村同时举办。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聚在一起,共同观看精彩的文艺活动、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非遗项目黄河舞狮、黄河大秧歌、黄河号子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演出人员们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现场掌声不断、喝彩不停,为群众献上了一场独具民俗文化特色的“视觉盛宴”。

  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活动现场,108盏象征着吉祥的河灯逐一罗列供观众欣赏。这些精雕细琢的河灯造型不一,有精雕细琢的龙舟灯、凤舟灯,也有西瓜、菠萝、橘子等各类果蔬雕成的河灯,千姿百态,琳琅满目。

  下午五点半,放河灯活动正式开始。此时的黄河两岸逐渐从喧嚣转为宁静,一盏、两盏、十盏、百盏……数不清的河灯,浩浩荡荡地在河上漂荡着,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河灯在水面穿梭往来,时静时动,灯光水影,交相辉映,如繁星点点,构成了一道美妙的黄河岸边夜景。一盏盏河灯像一串串珍珠在闪烁,又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欢腾跳跃、绵延不断,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祝福缓缓流向远方。

  东阿县沿黄57.25公里,具有独特的黄河文化印记。黄河大秧歌、杂技、王皮戏、撒河灯、二郎拳、迟庄年画等黄河民俗文化流传至今。撒河灯是一种别具特色的中国民俗活动,起源于东阿县的刘集镇位山村,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上,撒河灯是当时船上商人和船工的一种祈求平安的方式,这种习惯被当地居民效仿并逐渐流传普及开来,慢慢就演变成今天具有欣赏性、娱乐性、参与性较强的一种民间庆典活动,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湖溪渡村和翟庄村因为黄河“古渡口”和翟庄浮桥联系紧密,经济、社会、文化交流频繁。此次活动中,黄河这边放烟花,对岸放河灯,东阿的非遗项目黄河大秧歌到了平阴的翟庄村演出,平阴县的传统舞龙到了黄河对岸的沙滩上,两岸联动,同携手、共祈福,让专程赶来欣赏的观众们共同欢度元宵佳节。(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秋丽、李志臣 通讯员 李爱明、彭晓原)

编辑:李太斗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