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晓红
“当主办方通知我们参加决赛时,我们的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老师也满脸喜悦。”12月17日,回忆起前几天刚刚结束的比赛,茌平区第一中学附属中学初三学生何宇航说。
何宇航说的比赛,指的是2024年12月5日—7日在外交学院举办的第十一届提案中国·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大赛分大学组和中学组两个组别,大学组全国共有60支队伍入围,中学组有40支队伍入围。大学组、中学组各有18支队伍进入决赛。山东省中学组有3支队伍入围,2支队伍进入决赛。茌平区第一中学附属中学初二学生杜欣雅、张冰岚、王佳煊,初三学生何宇航、纪胜男凭借《关于推广地方特色文化,增强地域文化自信的提案》成功进入决赛,并在决赛中获得三等奖。
本次大赛分两个环节,首先是提案展示环节,然后是决赛,即答辩环节。“比赛结束后,我看到自己答辩时的照片,感觉很酷。”何宇航笑言,在决赛中,她们团队表现出色。之前练习的时候,她说起话来总是磕磕绊绊,答辩时却口若悬河。队友们之前语速过快,比赛时也不自觉地放慢了速度。
决赛时,其他选手的卓越表现也激励了这5名学子,特别是几位身穿苗族服饰的大姐姐展示的PPT给她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不单是一次汇报与介绍,还是一场视听盛宴,让人回味无穷。”何宇航说,参赛选手们妙语连珠、引经据典,浑身上下散发着自信的光芒。当天,何宇航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道:“和那么多优秀的对手一起比赛,我感到无比自豪。我在心里默默为他们鼓掌,也为自己骄傲,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我们都是闪闪发光的追梦人。”
茌平区第一中学附属中学团委书记王志凤是5名参赛学子的指导老师,她和另一名指导老师李瑛珺全程参与了筹备过程和比赛。谈到参加这次大赛的初衷,王志凤说:“学生们通过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平台,可以接触更广阔的社会议题,有助于拓宽视野。通过模拟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政治协商、民主决策的过程,激发社会责任感。”
茌平区第一中学附属中学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实践与创新教育,在最近几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校领导和老师们都意识到,将社会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此次大赛团队的参赛选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并不是一个熟悉的课题。学生们在准备的过程中,深入学习了地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知识,同时锻炼了资料搜集、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两位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学习了新知识、新技能,促进了专业成长和自我提升。
2024-12-24 09:39:18
2024-12-23 10:40:12
2024-12-24 09:24:17
2024-11-21 08:52:06
2024-11-13 14:35:34
2024-01-26 09:11:53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