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青海高原,我种下了一颗梦的种子,于蓝天白云之下,与群山巍峨并肩站立。风,从雪山之巅轻轻掠过,携带着古老的吟唱,告诉我这是一片孕育希望的土地,等待着知识的甘霖。
再次援青路 显齐鲁担当
2022年9月,我带着家乡父老的殷切希望与嘱托,满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坚定信念和热忱,踏上了赴刚察援青支教的路。时隔一年,在2023年7月我又主动报名,义无反顾地再次踏上了援青之路,初到藏城刚察,心慌、气短、失眠、头痛等高原反应考验着她,但望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清澈眼睛,我没有丝毫的犹豫,咬牙闯过一道道难关,积极投身于教学工作中。继续全身心投入到刚察县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援青支教的日子里,我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时刻不忘“援青为什么、在青干什么、为青留什么”目标任务,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充分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山东援青精神,立足岗位、发挥专长,以讲台为舞台,为刚察教育发展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传递了科学的教育方法,用实际行动无声地展示教育援青的齐鲁担当。
有人问我第一次援青经历时,我不由地说:“这段工作经历在我的生命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这里,我收获了领导的关心支持,同事们的热心帮助,自身思想和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孩子们真诚而又信任的笑容。”如果说第一次来刚察是凭着一股闯劲儿,那么,在吃过了所有苦之后,再次选择赴青,真的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今年七月,结束一年的援青工作回到了家乡,但我始终牵挂着自己曾经教过的刚察县寄宿制小学的孩子们,每当手机铃声响起,看到是青海海北地区的号码时,我知道是刚察的孩子们想我了,真的恨不得马上回到刚察继续教他们画画。但面对自己即将上小学的儿子和年幼的女儿时,我有点犹豫了,我也想陪在孩子身边,看着他快乐地成长,但是也始终放不下千里之外的刚察娃们,“不如带着孩子一起去援青吧”这个想法在我心里慢慢扎了根。支教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些,但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再次来到自己挚爱的教育热土,我一如既往地坚守着“选择了援青就选择了奉献”的初心和“俯首为牛心不改,献身如烛志难移”的使命。
初心不改 勤恳教学
我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美术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充分动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同时,以灵活的教学形式和简单自然的课堂氛围,引领孩子们进行创作,让每一位孩子都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有信心地参与下一次合作学习,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为了增进对孩子们的了解,我主动和家长沟通联系,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成长环境,了解家长心声和期望,把握孩子近期学习表现、思想动态,与家长、孩子推心置腹地交流,对于孩子和家长提出的种种疑问,给予耐心细致地解答,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新的学期在刚察县寄宿制小学担任三、四、五、六年级的美术老师,繁重的教学工作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儿子在门口等待妈妈的身影已成为常见,但看到孩子们真诚的笑脸,我就忘了一切,他们的认可和喜欢是我最大的动力。
搭建平台 赏识学生
通过平时的观察,发现好多学生都有绘画的兴趣,于是我组织了美术兴趣社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绘画活动,为喜欢画画的同学提高学习和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结合刚察自然环境特点,不断开展卵石动物造型课程,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设计潜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感受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之美。
一心耕耘 无私奉献
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要有一颗平淡的心,不追求轰轰烈烈的表象,而立足平平淡淡的付出、实实在在的耕耘、默默无闻的奉献!作为援青美术教师除了专注于课堂教育外,在业余时间精心设计布置了各楼层的楼道文化,使整个楼道“动”了起来、“活”了起来。楼道里充满了浓浓的文化艺术气息,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赏心悦目的文化墙不仅仅给孩子们视觉上的享受,更有心灵上的洗礼。一个个小小的展示空间,使孩子们的作品得到了展示,树立了他们的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分享和学习的机会。努力用自身专业特长完成受援学校所需,为丰富校园文化,让每面墙都“说话”,我主动承担起校园墙面美化工作,从墙绘素材收集、墙绘主题选择、墙绘效果绘制等方面做了充足准备。每个周末,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当地教师一起打造书香文化进校园。通过示范课、送教下乡和专题讲座等形式,转变当地教师教学思想,大幅提升了当地美术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能。
支教的日子,是与时间赛跑的旅程, 黑板上每一笔一画,都倾注了心血与梦想。我们谈论诗与远方,也讨论加减乘除。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共同航行,无惧风浪。黄昏时分,在草原的怀抱里,听牧歌飘荡,看牛羊归圈,生活如此恬淡又安详。这里,我学会了简单生活的艺术,一杯酥油茶,足以温暖漫长的冬夜。 我学会了在孤独中寻找力量,在艰苦中发现快乐,那是心灵的富足与自由。
援青的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路漫漫其修远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学生成长成才没有捷径可走,唯有秉持爱的理念,用爱心和诚心关怀学生的一切才能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成长氛围中,收获知识感悟成长。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中我会一如既往地静心教学,潜心育人。一如既往地爱学生,用爱助力他们快乐地成长。
2024-06-17 09:26:40
2024-06-17 09:20:28
2024-06-17 09:13:13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