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 > 从“繁森”到“繁星” 一个精神坐标30年的传承与闪耀 > 最新报道 >
■ 本报记者 赵琦
迈过30年的门槛,共忆往昔,共话未来。11月29日,是孔繁森同志殉职30周年纪念日。新时代孔繁森精神与“大思政课”建设工作交流暨成果发布会召开,聊城大学、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等十家合作院校有关负责同志,孔繁森精神、思政育人等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参会,共同缅怀孔繁森光辉事迹,传承弘扬孔繁森精神,深入挖掘新时代孔繁森精神与思政育人的实质内涵和研究价值。
本次活动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社科联、山东省作协、山东省教育厅指导,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聊城市文联(市作协)、聊城市社科联、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主办,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聊城市技师学院、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承办。
厚植道德沃土 发挥榜样力量
孔繁森两度进藏,在西藏工作10年,足迹遍布阿里各地。工资的绝大部分,他用在了补贴困难群众身上,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工作返回阿里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活动现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深情表演的情景剧《等你归来》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情景剧以孔繁森同志在赴新疆考察途中遭遇车祸为背景,将孔繁森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的为民情怀呈现在观众面前。演员们身着民族服饰,通过精湛的演技和真挚的情感,将孔繁森同志与藏族群众的深厚情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高尚品质演绎得淋漓尽致。“孔繁森是我们的榜样,我希望把最好的风采展现在观众面前,传承好、发扬好孔繁森精神。”情景剧的讲述人谭凯月说。
“在孔繁森的身上,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一名优秀干部对党忠诚、克己奉公的优良品质,同时他的个人经历也是传承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秀教育资源。”发布会现场,山东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师范大学教授修蕾这样说。
活动现场,发布了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传媒中心共同创制的纪录片,让大家看到了更多援藏干部、医护人员、教师等前赴后继,在雪域高原锤炼自身本领、坚定人生信条。正如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宗杰在发布会现场所讲,“一个从‘繁森’到‘繁星’的现象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坚定理想信念 培育时代新人
筑牢理想信念,要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
聊城市技师学院是孔繁森的学习成长地、入伍出发地、结婚举办地、从政初始地,是孔繁森精神萌发地。走在校园内,可以感知到孔繁森精神在每一名学生身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校内建有“三文化四广场两馆一书吧”,走进西门是以繁森广场、雷锋广场和国旗广场为主轴的红色文化展示与活动区,走进南门是以孔子广场、经典故事浮雕组成的传统文化展示与活动区,在教学楼和实训楼中间是工匠文化展示与活动区。校内还建有“繁森文化走廊”“雷锋移动展馆”和思政教育展馆(校史馆),校外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大思政实践教育基地联合打造“红色教育文化馆”,开门办思政课,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在学院宣传平台推出“繁星点点”“孔繁森精神我践行”等栏目宣传师生的好人好事,发挥榜样教育作用,让思政教育浸润学生心田。
崇敬榜样,学习榜样,要把思政育人融入日常。活动现场,聊城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金同元介绍了学院的经验做法。实施“怀、看、听、颂、唱、研、学、扬”繁森育人系列工程,参观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编写思政校本读本,举办“孔繁森故事大讲赛”,设立孔繁森精神研究专项课题……学院师生共同营造出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向楷模学习的浓厚氛围。同时,推出“红色文物进校园”品牌社教活动,打破文物收藏场地限制,从馆藏文物中遴选精品,由纪念馆专业人员带至学校,并为师生现场讲解,让大家得以近距离接触文物,聆听楷模故事。
创新方式方法 构建思政新格局
活动现场,聊城市技师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民上台发布《榜样引领 铸魂育人——聊城案例100篇》《孔繁森与母校聊城市技师学院》。他说:“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孔繁森母校资源优势,甄选孔繁森同志事迹和聊城人文历史、改革开放成就典型案例,编写思政课地方教材,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让孔繁森精神活起来,有力推进了‘大思政课’全环境育人。”
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积极发挥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和弘扬孔繁森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策划和开发了系列巡展和培训,探索创新多种思政教育路径。“基地与多所高校在人才共育、课程共建、理论研究等方面强化对接合作,在优势互补、共创双赢中共同推动思政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市委党校副校长,市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服务中心主任、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王巍说,基地持续丰富孔繁森精神研究成果,组织采访孔繁森同志生前领导同事、亲朋好友等见证人,总结提炼文物背后鲜活的历史故事,构筑“大思政课”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发挥阵地作用,现场感悟楷模精神,打造“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优质平台。
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一同仰望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勇担历史赋予的崇高使命,努力争做孔繁森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让孔繁森精神像格桑花一样灿烂绽放。
2025-01-17 10:29:24
2025-01-17 10:13:45
2025-01-17 10:09:36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2024-12-27 08:40:35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