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专题 > 坚定不移走好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 > 最新报道 >

走好平原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丨绘就平原特色“富春山居图”——高唐县农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新聊城客户端  2024-05-17 09:46:59
A+A-
分享

5月17日《聊城日报》1版

  编者按 5月5日至6日,我市开展乡村振兴片区现场观摩活动,对东阿县、阳谷县、东昌府区、高唐县、茌平区的5个乡村振兴片区进行现场观摩。进乡村,入片区,看发展。目之所及,身之所往,一幅产业旺、村和美、共奔富的乡村画卷在初夏的广袤田野上徐徐铺展开来。

  坚持以片区化思路推进乡村振兴,是走好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举措。今日起,《聊城日报开设“走好平原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专栏,讲述我市全力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聊城篇章的动人故事,展示乡村振兴片区高标准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和美景象。敬请关注。

 

  马颊河纵贯南北,全省最大的平原森林公园——清平森林公园郁郁葱葱;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锦鲤园区年产值达6亿元,还有万亩黄河故道高效种植基地、1000亩“万元田”示范基地;千年古镇清平镇保留有宋代迎旭门、金代文庙、清代透龙壁等历史遗迹……高唐县“古镇林海·画乡鲤都”乡村振兴片区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锦鲤特色养殖、黄河故道高效种植、农文旅融合三大重点,着力打造“业丰、林茂、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近年来,高唐县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规划先行、产业为要、生态为基、党建引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围绕本地资源、条件和特点,连片规划、示范带动,梯次推进、全域打造,绘就了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具有平原特色的“富春山居图”。

  生态优美——擦亮乡村底色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

  三毛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

  5月9日,参加研学活动的小学生们来到姜店镇西郭村“向阳花开”基地,在萌宠乐园、传统手工坠面作坊、古方酱油作坊、垂钓鱼池里融入自然、体验农事、品味民俗,感受农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体会劳动之辛、劳动之美,汲取前行力量。

  为充分挖掘鲁西民俗文化资源,“向阳花开”基地整治低洼易涝地5000亩,打造集参观学习、旅游观光、教育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教育基地,凸显“民俗、民乐、民趣、民风”特色,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

  乡村振兴,生态先行。高唐县深入实施“绿满高唐”专项行动,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绿化景观生态功能、服务设施,让绿色成为高唐乡村振兴的最亮底色。

  高唐县实施“一路一景”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在国省道、县乡道两侧种植乔灌木及海棠、紫叶李等10余种彩叶观花植物,打造“一眼净、两侧美、全路畅”的通行环境;在全市率先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促进农业节水技术和乡村产业多元融合,形成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集中连片大方良田;以徒骇河、马颊河为“脉络”,联动开发“水、岸”,一体打造“堤、路、景”,逐步构建起“河河相通、河库相连、全域打造”的现代水网格局;抓住清平林场灾后建设机遇,坚持高位推动、高点规划、高标设计,采取块状混交和节水灌溉方式,新造林15万株,建成31公里场区环绕道路,推动林场生态资源与旅游体育产业深度融合。

  生态转化——做强乡村产业

  在三十里铺镇锦鲤产业园,五颜六色的锦鲤在水池中相互追逐,如同一幅灵动的水彩画;在锦鲤研学基地,学生们探寻锦鲤的起源,了解锦鲤与高唐的渊源,沉浸式体验锦鲤文化的魅力;“鲤都印象园”项目建设写生书画创作、锦鲤文创产品展销、锦鲤历史文化科普教育、休闲渔业为主的四大板块,集书画写生、电商销售、文创产品展销、研学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正加速形成。

  产业生态化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底蕴”,生态产业化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动能”。高唐县立足片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着力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园平台,建成锦鲤产业展示中心,现已初步形成以锦鲤养殖为核心,集科研育种、养殖销售、比赛、文化创意、文旅研学于一体的产业体系。目前,锦鲤养殖面积近万亩,年产值达10亿元。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建设万亩林下中草药种植基地,构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亩均增收500元以上;在黄河故道大力推广花生玉米复合种植、沙土红薯等高值作物,建设“万元田”示范基地,亩均收入1万元以上。

  立足人文资源禀赋,高唐县坚持景区游、乡村游“双轮”驱动,大力培育“美丽乡村+农文旅”新业态,凸显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推动形成“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开花”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

  品质宜居——涵养文明乡风

  进入三十里铺镇李奇村,墙面喷绘、艺术装饰让人眼前一亮;用土坯、麦秸秆搭建的传统民居古色古香;石磨、黑白电视机、农具等让人仿佛回到从前的岁月……李奇村依托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将书画艺术和名人文化元素融入村庄整体规划中,建设了苦禅故居、艺术大道、书画创作室、苦禅园、墨雅园等一系列景观,通过“村集体+”模式打造了写生基地、教育实践基地、影视摄影基地、书画创作基地等,成为“有逛头、有吃头、有玩头、有住头、有学头”的文化品牌村。

  高唐县聚焦农民群众需求,突出平原特色乡村风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既塑形又塑魂,打造具有乡风乡韵的美丽乡村。

  坚持党建引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马扎课堂、善行义举榜、家风家训馆等,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构建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

  聚焦村容村貌问题大起底、整改大提升,对“村头荒”、坑塘、“四大堆”、私搭乱建等进行全域治理,大力实施“五化工程”,打造绿、亮、净、畅、美的乡村新环境。全县评选美丽庭院近4万户,打造了29个省级、67 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加快补齐农村户厕改造、“户户通”、集中供水等基础设施短板,片区内行政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乡村教育实施城乡集团化办学模式,乡村幼儿园普惠率达100%,建成了集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于一体的“15分钟生活圈”,群众生活品质大幅提升。

  文/记者 夏旭光 吕晓磊  图/资料图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