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9月29日电题:“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新华社记者
清晨时分,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第三管理区农机副主任陆向导来到稻田旁,指导种植户检修农业机械,为即将开启的忙碌做准备。
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一望无垠,恰似一块金灿灿的“巨型地毯”,陆向导不禁想起四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深情地说:“这个地方看不够,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
2018年9月25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他步入正在收割的地块,察看水稻收获情况。看到总书记来了,收割机驾驶员们下车围拢过来,向总书记问好。
习近平总书记和大家亲切交谈的情形,陆向导仍历历在目:“我们唠的都是家常,收成、粮食价格、家庭收入还有子女就业,总书记样样关心。他称赞我们农场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很了不起,作为第三代北大荒人,我感到特别光荣!”
从亘古荒原到中国最大商品粮基地,为解决中国人温饱问题作出巨大贡献的北大荒,挥别了“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冰冻馍,雪花汤就饭”的艰辛岁月,见证了科技发展最快、农业成果最多、职工最受益的新时代。
“以前觉得种地太累了,现在有了科技手段,再也不用靠天吃饭!”曾想要放弃种地的周德华现在成了示范户,一年收入超过15万元。他的身后,100亩无人农机智能管控作业试验基地已实现耕、种、管、收等主要环节无人化、智能化远程作业和管理,成为“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鲜活例证。
电动机械代替人工撒种、无人机打药代替背壶洒药,高速侧深施肥有了导航系统,农场统一进行农资配备、农时管理、技术推广和秋粮收购……通过科技赋能,七星农场走上了优质、丰产、高效的道路,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13.85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粮食总产14.5亿斤,“智慧农业”正在这里结出累累硕果。
“要端稳自己的饭碗,自立才能自强。”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难忘,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当地出产的米油豆奶等各类农产品摆满展台,习近平总书记走近前去,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把穗观粒,察土问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惦念于心的粮食安全,让北大荒人备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要的“压舱石”,中国的饭桌上,每9碗饭就约有1碗来自黑龙江。让黑土地“增绿”、守好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是“大国粮仓”的一道必答题。
七星农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建设200个监测点,形成覆盖100万余亩耕地的大数据,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撑;根据土壤地力分布,实施黑土地保护分级管理;根据等级制定黑土耕地保护措施,建立“田长制”工作考评制度……通过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措施,这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由2014年的4.08%提升到2021年的4.279%。
陆向导说:“土壤缺什么,我们就补什么,用更多有机肥代替化肥,像保护大熊猫一样珍惜我们的黑土地,保护我们的命根子。”
秋风送爽,稻浪滚滚。陆向导擦去汗水,语声爽朗:“我们有信心、更有底气,为中国碗装上更多更好的中国粮!”(记者陈聪、杨思琪、闫睿、孙晓宇)
视觉 | 编辑:张爱芳、郝晓静、唐兴
2024-04-26 09:23:01
2024-04-26 09:21:05
2024-04-25 16:52:55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