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时事 >

让希望的阳光照亮全人类——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解读

来源:新华网  2022-01-19 16:15:53
A+A-
分享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让希望的阳光照亮全人类——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解读

  新华社记者伍岳、成欣、朱超

  “面对当前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如虎添翼、虎虎生威,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险阻,全力扫除新冠肺炎疫情阴霾,全力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让希望的阳光照亮人类!”

  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重要演讲,这是习近平主席今年出席的第一场重要多边外交活动。近半小时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把握历史大势,破解时代之问,提出了团结战胜疫情的正确方向、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的治本之策、弥合发展鸿沟的现实路径、国家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为国际社会注入强大信心,带来强劲力量。

  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勇毅前行 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演讲。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人们在位于上海的第四届进博会上参观(2021年1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

  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掷地有声的话语,呼应着本次会议“世界形势”这一主题,生动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已有两年之久,目前疫情仍在延宕反复,矛盾与挑战更为凸显。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这是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大家必须回答的紧迫课题。

  2022年1月1日拍摄的上海陆家嘴朝霞(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帆 摄

  面对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给出中国方案——

  携手合作,聚力战胜疫情;化解各类风险,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跨越发展鸿沟,重振全球发展事业;摒弃冷战思维,实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在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叠加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主席的四点主张既立足现实,又着眼未来,从短期、中期和长期三个维度给出了务实而富有远见的回答。”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秀军说。

  2021年10月14日,工作人员在柬埔寨金边国际机场运输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的科兴新冠疫苗。新华社发(批隆摄

  徐秀军说,习近平主席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思考当今世界挑战和未来世界走向,聚焦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为世界走出困难、战胜挑战指明方向。

  坚定信心、同舟共济,是战胜疫情的唯一正确道路——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将再向非洲国家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还将无偿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疫苗。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习近平主席强调,世界各国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拆墙而不筑墙、开放而不隔绝、融合而不脱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任何逆流都阻挡不了大江东去”“动力助其前行,阻力促其强大”。

  2021年9月4日,在位于北京的国家会议中心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成就展上,观众参观中国轨道交通出口装备模型。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发展是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习近平主席承诺,中国愿同各方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落地,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言必信,行必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说,中国推动国际抗疫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推动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在人类面临危机的时刻,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这是2021年8月20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郊区拍摄的中白工业园。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白工业园经过几年的大力开发建设,正逐步发展成一个基础设施完善、具备全面招商引资条件的现代化园区。新华社发(中白工业园供图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当前发展的良好势头,用三个“坚定不移”明确宣示中国未来发展走向,彰显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创未来的坚定决心。

  专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权威阐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进一步增进外界对中国未来的理解和信心。

  一个基本判断——“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就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召开的同一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达1143670亿元,同比增长8.1%!

  江苏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一派繁忙(2021年12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新华社发司伟摄

  “疫情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关注不断提升,各方期待中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表示,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2021年中国经济持续稳健恢复、稳中向好,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彰显了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一个重要宣示——“不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在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明确表示,中国“将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确保所有企业在法律面前地位平等、在市场面前机会平等”“欢迎各种资本在中国合法依规经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中国将忠实履行义务,深化同协定各方经贸联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苏晓晖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展现了中国愿与各国分享发展机遇的诚意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在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情况下,中国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展现了开放自信、重信守诺的大国形象。”

  在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的一家智能车间,机器人在车间内自动作业(2021年5月14日摄。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一个庄严承诺——“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阐释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将践信守诺、坚定推进,中国还将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2021年12月3日,“澜沧号”动车组列车驶离老挝万象站。当日,中国昆明站内的复兴号“绿巨人”、老挝万象站内的“澜沧号”动车组列车缓缓开动,开启一段跨越山河、相互奔赴的旅程。这标志着连接昆明和万象、采用中国标准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新华社发(凯乔摄

  已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和清洁发电体系,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10亿千瓦,1亿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有序开工建设……

  查道炯表示,中国说到做到,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点具有高度的前瞻性,既是对世界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2022年1月1日,海关工作人员(右发放海南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新华社记者 郭程 摄

  “人类正是在战胜一次次考验中成长、在克服一场场危机中发展”“要善于从历史长周期比较分析中进行思考,又要善于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变化”“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从历史和哲学的高度分享了一个东方大国对危与机的辩证理解。

  “放眼人类发展史,疫情大流行这样的困难和挑战并非前所未有,人类最终总是能够战胜困难浴火重生,取得更大的发展。”阮宗泽说,“习近平主席以大历史观分析当前危机,为国际社会战胜疫情、世界经济稳定复苏带来了希望、增添了信心、注入了动力,这一点至关重要。”

  此次演讲,是继2017年和2021年之后,习近平主席再次站上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讲台。专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每一次重要讲话都能为世界拨开迷雾、指引方向,回应国际社会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强烈期盼。

  这是2021年7月1日拍摄的投产发电中的白鹤滩水电站。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五年前,围绕“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阐明了中国如何看待和推进全球化的时代潮流。论坛主席施瓦布赞赏习近平主席的演讲“为我们带来了阳光”。

  一年前,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国主张维护和践行什么样的多边主义,为多重危机叠加的全球局势提出系统方案。

  “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深刻阐释如何开辟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阮宗泽说。

  “三次重要讲话一脉相承、主题重大,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总是在关键时刻解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总能在危急关头给人以指引,予人以力量,为我们这个世界带来希望的阳光。”苏晓晖说。

  这是2021年5月27日在匈牙利考波什堡拍摄的100兆瓦光伏电站。当日,由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所属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匈牙利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在考波什堡市举行投运启动仪式。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摄

编辑:郭艳娜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