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茌平区贾寨镇耿二庄村麦田里,种粮大户耿文壮用节水设备给小麦浇水。■ 本报通讯员 赵玉国 王昕
本报讯 (记者 赵宏磊) 4月7日,记者从位山灌区了解到,该灌区以数字孪生赋能供水管理、科学调度、高效节水,全力以赴保供水促春耕,为全市粮食丰产丰收提供了坚实水源支撑。目前,位山灌区首轮春灌共引水3.7亿立方米,确保我市440万亩小麦及时“喝”上了返青水,比原定供水周期提前10天完成。
从“工程点”到“一张图”,织密供水“感知网”。我市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构建立体感知体系,海量数据迅采闪送,为科学决策打下坚实基础。位山灌区完善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基础感知网,建成集卫星遥感、2000余处监测站点、1100处高清视频监控等于一体的“天空地水工”感知体系,实现灌区骨干渠道供用水监测、工程监管全覆盖。该系统整合测控系统,依托11处大型节制闸远程控制、35处全自动轨道(缆道)测流系统、49处测控一体化闸门和灌区工控网等数字化手段,科学调控工程,精准调配水源,显著提高了春灌供水效率。打造灌区“一张图”,集成已建水情、调控、量测、监控等系统,生成灌区配水调度平面概化图,一体化进行配水调度管理。打造管理与运行监控“一张图”,灌区285公里渠道、800多处建筑物、4.63万亩确权范围等要素,全部实现数字上图、一图管理。
从“凭经验”到“靠数据”,赋能供水“优调配”。我市充分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强化科技支撑与机制创新,推动实现工程智能调控、配水科学精准,全面提升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需水模型促供水精准,深化同清华大学合作,充分利用20多年试验研究积累的2000万条长序列观测数据,共享气象、水文、农情等信息,建成需水预测模型,分析测算冬小麦等主要作物需水量、最优灌溉时间及定额,在全省首创发布冬小麦生长分析及需水预测报告,为科学调配水资源、高效节水灌溉提供科学依据。方案预演促科学调配,融合运用需水预测模型和配水调度模型、水动力仿真模型,模拟预演供水过程,预先生成最优配水方案,动态调整、精准分配,高效精准地把黄河水及时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初步实现从“凭经验放水”到“按数据供水”的转变,确保了上下游、左右岸高效用水、均衡受益。农水配套促高效节水,深入推进灌区工程与高标准农田配套衔接,建成后姜支渠末级供水示范区,推广应用管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90余万亩农田实现射频刷卡灌溉,地表水和地下水井渠并用、联合调度,亩均节水近30立方米,亩均灌溉成本下降20—30元。
从“人工巡”到“智能管”,拧紧供水“安全阀”。我市通过立体监测+智能预警+闭环处置,实现全要素动态感知、全链条智能管控,变“人巡”为“技巡”,推动供水安全与运行效率双提升。加强立体监测,运用高清视频监控、工程巡查专用车、无人机等,构建“智能巡渠”场景,全天候监测灌区工程、渠道供水情况,确保工程安全。加强预警研判,应用“大禹针”一体化设备,对渠道水位、闸门开度、水面漂浮物等进行智能识别分析,自动筛选有效信息,进行预警预报、传输共享,有效提高了问题发现和处置效率。加强闭环管理,建立“问题上报—智能分派—闭环处置”全流程监管机制,实现“巡检轨迹实时查、异常情况随手拍、巡查资料网上管”,提升管理效能、保障灌区安全。今年春灌以来,位山灌区开展数字巡检3600余次,发现并处置异常40余处,有力维护了群众用水秩序,保障了供水安全、畅通。
2025-04-08 17:36:49
2025-04-08 17:19:03
2025-04-08 16:49:58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