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记者直击 >

锔瓷“守艺人”陈洪文:锤下再造 残瓷重生

来源:聊城晚报  2025-04-01 11:49:46
A+A-

  陈洪文在工作室修复瓷器

  文/图 本报记者 许金松

  “锔盆子、锔碗、锔大缸……”这句充满年代感的吆喝声,至今仍萦绕在许多人的记忆里。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民间的这句俗语说的就是锔瓷这门古老的手艺。过去,勤俭持家的百姓会请锔匠将破碎的瓷器修复一下,再继续用。

  破碎的瓷器

  时过境迁,如今街头巷尾早已难觅锔匠的身影。不过,在聊城铁塔古玩市场,今年45岁的陈洪文仍在坚守这一老行当。锔瓷十几年,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守艺人”。

  陈洪文与锔瓷的缘分始于偶然。多年前,陈洪文在聊城经营一家茶室,不小心摔坏了茶具,舍不得丢弃,便交给来聊城赶大集的锔瓷手艺人修复。随着时间的推移,锔瓷人越来越不好找,他便尝试着自己动手修复。

  制作锔钉

  从网上查看学习资料,请教锔瓷老手艺人……经过无数次练习,“半路出家”的陈洪文终于领悟到这门老手艺的精髓,学会了锔瓷技艺,练就了一手好本领。慢慢地,周边的人都知道了他会这项技能,找得人多了,他也渐渐有了名气。

  “锔瓷最主要的就是专注。”3月28日,陈洪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修复瓷器往往一坐就是一天。在平常人看来的枯燥和漫长,对于陈洪文而言,却是充满乐趣。制作锔钉、捧瓷、定位、打眼、上钉、弥缝、抛光,每个环节他都全神贯注。在工艺上,陈洪文也做了一些创新,他将锔钉、锔片材料从原来的锡、铁、银等改为了铜,如此一来,不仅可承受的拉力变大,外观光亮度也有了提升,这让修复后的锔瓷作品更美观。

  捧瓷

  “修复收费主要看工艺难度,而不是器物价值。”陈洪文说,无论是价值不菲的古董,还是普通的家用瓷器,他都同样用心对待。这份匠人初心,让他在业内赢得了良好口碑。“锔瓷不只是修补器物,更是在修复人与物之间的情感联结。”他说,每当看到顾客拿到修复好的器物时欣喜的表情,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上钉

  让锔瓷文化不只活下来,更要火起来,一直是陈洪文的愿望。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门古老的手艺,今年,陈洪文在聊城公园内创立了一间工作室,除了现场进行锔瓷手艺展示,还积极推广这门手艺。

  陈洪文展示修复好的瓷器

  陈洪文用耐心和专注守护着这门古老手艺。那一枚枚精巧的锔钉,不仅连起了破碎的瓷器,更串起了传统文化的记忆。正如他所说:“只要还有人珍视这些老物件,锔瓷这门手艺就不会消失。”

编辑:梁营营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