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记者直击 >

串起绿色农业生态链——莘县走出农业循环发展新路径

来源:聊城日报  2025-03-25 10:32:31
A+A-

  ■ 本报记者 赵宏磊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莘县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立足丰富的粮、菜、菌、畜资源,积极探索以种植业为基础、以畜牧业为牵引、以食用菌为互补的经营主体生产小循环、镇域产业融合中循环、县域种养大循环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力推动了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追求“量”的积累,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实现“质”的提升转变,走出了一条安全、高效、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道路。

  培育主体,园区协同

  3月20日,走进古城镇绿色种养循环产业园,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该产业园打造了集蔬菜种植、蛋鸡养殖、饲料生产、有机肥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既有效解决了瓜秧、秸秆利用问题,又节省了种植、养殖成本,形成了以园区引领的绿色农业循环模式。

  这是莘县构建绿色农业生产循环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莘县聚焦农户、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园区等单个主体,在主体经营单元内建立独立的生态循环链,推动物质、能量等顺畅流动、高效转换。

  推进农场自身种养循环。莘县推行种养大户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棚户将自家产生的瓜秧废弃物,进行棚内粉碎后加入菌剂,通过深耕翻入土壤,并结合高温闷棚技术形成生物“绿肥”就地还田,增加设施土壤有机质含量,实现改良土壤结构、促进蔬菜根系生长、改善蔬菜品质与提升蔬菜产量的有机统一。

  鼓励主体带动周边就地就近循环。由合作社以村为单位,收集村内种植养殖主体所产生的秸秆瓜秧和畜禽粪污,进行集中发酵处理,并将发酵腐熟的粪肥配“还”种植主体,同时协助种植主体机械施用,推动充分还田和标准化管理。另一方面,收购种植主体的农产品,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实现产业互促互进、养分就地循环,形成绿色种养生产小循环。

  推进园区协同循环。依托古城镇、观城镇、董杜庄镇、燕店镇等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鼓励利用生产生活废弃物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基材料以及有机肥料,完善循环产业链条,推动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

  项目带动,示范引领

  莘县依托丰富的粮、菜、菌、畜资源,整合不同经营主体、生产环节与产业链条,促进种养加一体、产供销融合,实现产业内部物质、能量和经济的畅通循环。

  推进种养加一体化,促进全域产业融合。坚持全县一盘棋,立足一镇一特色产业,对目前形成的集聚式的香瓜、食用菌、小肉鸡等优势特色产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标准化基地+农户”的方式,引导形成企业带动、基地引领、农户参与、科技支撑、金融助力的规模化产业发展格局,形成绿色无公害蔬菜和优质粮食、优质小肉食鸡、优质生猪、精品食用菌五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建立整建制有机废弃物循环体系,打造绿色农业循环模式。以建设农业农村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为契机,引进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废弃物循环利用团队,对莘县全域农业有机废弃物进行肥料化、饲料化、基质化等资源化处理。2024年,实现2万吨小麦秸秆用于食用菌基质栽培、2万吨玉米花生秸秆饲料化处理、小麦玉米秸秆精细还田150万亩、瓜秧有机肥还田33万亩,畜禽粪污利用率达到93.09%,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5.5%。

  建立有害废弃物回收体系,推进县域层面产业衔接。对于绿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建立三级回收体系。县级设一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中心;24个镇街全部设置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站,负责全镇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归集工作;在全县878个村庄、870多家农药经营门店全部设置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配备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