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夏旭光 郭绍隆
2024年10月27日下午,从孔繁森小学采访完,简单吃点饭,迅速前往阿里地区噶尔县扎西岗乡典角村。
“典”藏语意为“弹性”,“角”藏语意为“夺”。典角村是扎西岗乡辖行政村,海拔4400多米,位于狮泉河下游西岸,距狮泉河镇约90公里,距扎西岗乡政府30公里。典角村处于世界三大山脉的交会处,距离边境一线仅600米,被称为阿里地区“边境第一村”。
从“繁森”到“繁星”主题采访团来到典角村一组时,只见道路整洁,屋舍俨然,一座座二层藏式小楼交错分布,一条条笔直平整的硬化路通到每户门前,明媚的阳光洒下,将村里“第五代”房——小康村新居湛蓝的屋顶、白色的外墙和彩色的藏式屋檐照得格外亮堂。
从空中俯瞰,房屋和街道组成了一个大大的“国”字,在边境线上格外醒目。
“典角村现有55户,188人,两个工作组。虽然地处祖国西部边陲,但我们村通水通电通网络,各种家电更是一应俱全,还建了水井、村民活动广场、健身区和农家书屋等配套设施,几年前还通了公路。大家别提有多开心了。”村党支部书记格桑元旦感慨道,“跟以前相比,现在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典角村的村史馆里,房屋、守边等一幅幅颇具历史感的照片让我们感受到了典角村几十年的历史变化。
“一代房就是村民捡个石头弄点儿土,用石头做底座,上面用木头做成夹板,然后里边把土灌进去一压,就成了围墙。这种房子一下雨就漏水。那时候我们做饭也没有炉子,就是在地上垫三个石头,然后把锅放在石头上。屋顶还有个洞,是用来排烟的。”村里的老人回忆说。
1990年,典角村正式成立行政村,随之变化的还有新修建的“二代房”——土木结构的土坯房。2006年起,西藏实施了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贫搬迁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截至2013年底,西藏全区农牧民安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78亿元,全区230万农牧民圆了“新房梦”。也是在2006年,典角村建起了“三代房”——水泥砖混结构的房子。2012年,典角村修建了“四代房”——钢筋混凝土结构两层独家独院,22户91名群众住进宽敞明亮、设施齐全、通水通电的别墅式新房。
2019年9月29日,典角村25户79名群众住进了典角村的“五代房”:设计更现代、功能更齐备的二层小楼,每户面积超过二百平方米,带独立的院子。据了解,典角村人均年收入从2011年的6500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2万余元。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村史馆的建立,是我们对典角守边固边的一种敬仰。陈列品的岁月痕迹讲述了典角人与自然抗争、奋勇护边固边的英勇事迹,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我们的边境建设日新月异。岁月在变、事物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典角村人民守边固边、爱国爱党的赤子之心。”格桑元旦说,村史馆不仅是一座展示历史文化的场所,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大家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更加珍惜现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典角村群众同西藏所有边民一样,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惠民政策,边民的住房有了历史性变化。从石头垒起的“第一代”简易房,到“第五代”新居,五代房的变迁,体现着党的好政策在边境一线落地生根发芽。老房、新房,水电路讯网全覆盖,让我们看到了阿里“边境第一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了边民群众不断提高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仿佛祖国边陲巨变的缩微影像,记录了时代,讲述着变迁。
走在典角村村内道路上,意外发现一户村民的屋前停着一黑一白两辆时风风顺轻卡,后视镜上挂着红色绸子,车身上装饰着具有藏族特色的吉祥图案。真没想到,产自高唐的时风轻卡居然来到了万里之外海拔4400米的典角村,还颇受欢迎,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是冠县的,2017年大学毕业后,我考上了阿里地区基层公务员。2022年,我来到扎西岗乡工作,为了更好地了解基层、融入基层,我主动申请驻村,帮助村民们解决他们的日常困难,给他们联系义诊、帮助开通公交车等,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我来自孔繁森书记的家乡,如今又在孔书记工作过的地方工作,我要像孔书记一样扎根阿里,为阿里的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我一定能做到!”听说聊城的采访团来了,在扎西岗乡办公室工作的小伙于琪也赶过来。
作为“全国文明村镇”“自治区边境示范村”,边境巩固、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群众安居乐业的典角村,在高高飘扬的国旗下,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珠,正在西藏高原上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2025-01-13 17:24:46
2025-01-13 16:29:36
2025-01-13 15:48:54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2024-12-27 08:40:35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