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记者直击 >

两河之约 光岳天下——光岳楼建成650周年庆祝活动综述

来源:聊城日报  2024-10-08 15:51:00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赵琦

  本报通讯员 李福红 朱珠

  数百年光阴流转,天地间万象纷呈。水城大地上,光岳楼巍峨矗立在古城中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注视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饱含深情地守护着这一方文脉绵延的胜地。

  10月1日,“光岳天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暨聊城光岳楼建成650周年庆祝活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朋友与聊城人民共同为这座古老建筑庆生,现场聆听光岳楼的故事,一睹光岳楼的风采,并借由这一座楼去深入探寻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发展活力。

  千里运河第一楼

  聊城与运河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从聊城境内穿过,元代会通河纵贯聊城腹地,为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和文化繁荣,积淀了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

  巍巍光岳楼,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厚重与辉煌。光岳楼是聊城的标志性建筑,建成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起初修建光岳楼是出于“瞭望敌情,报时报警”的军事需要,到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重修时又因地为名,称之为“东昌楼”。

  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西平人士李赞(考功员外郎),在他《题光岳楼诗序》中说:“余过东昌,访太守金天锡先生。城中一楼,高壮极目,天锡携余登之,直至绝阁,仰视俯临,毛发欲竖,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今百余年矣,尚寥落无名称,不亦屈乎?因与天锡评命之曰‘光岳楼’,取其近鲁有光于岱岳也”。

  因和敖翰林诗一律,以归天锡,不知斯楼以为何如。此后历代重修碑记都一直沿用“光岳楼”,但人们仍习惯地称之为“鼓楼”或“古楼”。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之标识 古建之瑰宝

  楼,重屋也。从外观来看,光岳楼是四重檐歇山十字脊过街式楼阁,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通高和底边都是33米,也就是我国古代的九丈九尺,寓意其高度不可超越。其中最大的看点是它的四层主楼,全为榫卯结构,柱列分布特点和宋“营造法式”极为相似,从建筑而言,光岳楼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

  光岳楼采用的是主体结构与附加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内以32根通天直上的内外槽柱构成楼的主体,外以一楼围廊和二楼平座构成楼的保护层。外层结构虽易损坏,也易维修更换。围廊和平座已重修多次,主体结构却一直未曾动过。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评价道:“光岳楼至今仍保留着初建时大量的历史文化气息,格外珍贵。”

  活态传承焕发新生机

  光岳楼与大运河,水脉与文脉交织,承载着聊城的历史记忆。

  近年来,聊城市深入挖掘两河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内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光岳楼建成650周年之际,聊城围绕“两河之约·光岳天下”主题,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庆祝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光岳楼的文化魅力。

  开展“研究生文化中国行”活动,来自全国20余家知名高校的160多名教师、研究生登上光岳楼,以青年视角诠释新时代光岳楼文化,让文化传承发展更具力量。

  聊城闪电趣玩城市定向赛在光岳楼激情开赛,两大主题、12条特色线路,近1500人参赛;“两河之约 光岳中秋”创意赏月活动,以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文化表演为载体庆祝中秋佳节、献礼光岳楼建成650周年;国庆节双重庆典,万人齐聚与国同庆、与楼共贺;特别策划“两河之约 光岳天下”纪念光岳楼建成650周年纪念展览,以“凤城仙阙”“巧夺天工”“文明景运”“太平楼阁”四大板块,书写光岳楼壮丽篇章;增设文创区,依托“聊城有礼”品牌,围绕光岳楼和聊城文化特色,融入现代审美与创意元素,开发各类文创产品,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与特色文化的现代表达。

  此外,精心编纂《神光钟暎——光岳楼》一书,全面系统展现光岳楼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围绕聊城古八景,开展活化利用课题研究,设计制作“聊城味道”城市香薰、“聊城古八景”流动展览,真正做到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相结合。

  开展学术交流,名楼齐聚共襄盛举。7月7日,“两河之约·光岳天下”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学术交流暨光岳楼建成650周年纪念活动在聊城启幕。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等中国十五大名楼(阁)共庆光岳楼建成650周年。

  下一步,聊城将继续秉承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奋力书写聊城文化发展新篇章。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