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作者在阿里地区档案局查阅档案期间,到狮泉河烈士陵园祭奠孔繁森同志
本报记者 张颖 张英东
《雪域之上—孔繁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纪事》一书,由聊城市孔繁森精神教学基地教授朱茂明撰写,近日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据千万字计的新闻报道、专辑、日记、档案、口述访谈等资料,梳理并全新解读孔繁森进藏十年,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光辉事迹,以文献对比分析和访问当事人等方式,丰富、补充、考辨了部分史实,力求事迹准确、细节翔实,尽力塑造孔繁森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卓越践行者的真实生动形象。
7月19日,记者有幸采访到朱茂明教授,听他讲述自己和孔繁森“结缘”的故事。
在茫茫人海中,有时不经意间的一瞥,或是一次擦肩而过的邂逅,就让我们与某个特定的灵魂产生了交会。“我和孔繁森就有过这么一次幸运的相遇。”朱茂明告诉记者,在接到研究发掘孔繁森精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价值内涵的“三个一”任务后,他就时常想起自己年轻时的一次“擦肩而过”——那是一个夏天,在山东省人大机关门口,他与一个身材魁梧、面容方正的中年人擦肩而过,后来得知那是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那是我第一次听说阿里这个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当时印象就比较深。”
“距离孔繁森因公殉职30年了。30年来,孔繁森的故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精神不断被提起,每一次提起总能带来新的启示。”朱茂明表示,孔繁森精神就是形成于齐鲁大地、绽放在青藏高原,各族群众认同的中华文化符号,孔繁森就是体现中华民族“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的形象代表。
一
孔繁森是从聊城大地上成长起来、走出来的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在聊城,孔繁森的事迹感染了几代人,并一直被传颂。
“在聊城,研究孔繁森有先天优势,这里很多人都和孔繁森有过交集。”朱茂明告诉记者,为获取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他尽最大可能走访了孔繁森生前部分亲友和当事人,从中挖掘到了很多细节。有一次,他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偶遇了一位农村老人。老人告诉他,孔繁森在茌平包队时曾借住在他家,此后多年间一直保持联系。有一次他来聊城办事,偶然遇到了孔繁森,孔繁森十分关切地问他“吃饭了没有”,并塞给他两元钱,让他好好吃饭。
“不仅在聊城,在拉萨、阿里查阅档案资料的过程中,也时常有人主动和我谈起孔繁森。”让朱茂明印象深刻的是,在西藏,特别是在阿里,查阅孔繁森档案都是“一路绿灯”。在拉萨市档案馆,藏族工作人员尼玛(尼玛在藏语里译为光明的、神圣的,同时也有太阳的意思)告诉朱茂明,他是陕西西安华清中学西藏班第一批学生,刚到西安时,很多同学因为水土不服生了病,时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到学校调研时,了解到这一情况,第二天就找学校方面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学习条件,为西藏班学子撑起了一片蓝天。尼玛深情地说:“这么多年了,我一直记着他,我会永远记着他。”
“我去过两次阿里,90年代的阿里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在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副馆长仁青丹增告诉朱茂明,研究孔繁森,很多问题要回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看。因为在当时,阿里地区交通、通信、电力保障都跟不上,很多时候与自治区党委政府“失联”,正是在以孔繁森为代表的一代代地方党政领导、援藏干部的接续努力下,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局面。
二
“非虚构写作一定要占有大量材料,真实才有力量。”朱茂明表示,长篇作品的写作是艰辛而又乐在其中的“攀爬”,每天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爬梳、寻觅,对着电脑苦思冥想,工作过程是枯燥的。但随着新材料的挖掘,发现孔繁森事迹中那些温暖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细节时,往往让他兴奋不已。
“孔繁森因公殉职后,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的宣传报道高潮,但限于当时的采访条件,加上大部分资料当时还没有公开披露,在一些事件的细节上存在一些出入,需要认真梳理,一一比对,细心考证。”为确保作品中所涉事迹准确、细节翔实,朱茂明从文献资料入手,搜集查阅了能够找到的所有关于孔繁森的报道、日记、专辑、传记、口述访谈及档案资料等,并进行了大量的考辨、比对、分析和求证,“因为资料的丰富和来源的多样性,使这项工作成为可能。”
占有材料是写作的前提。为了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朱茂明查看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录制的360余个口述访谈视频,走访了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拉萨市档案馆以及孔繁森工作过的地方,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和新闻报道,从中真切地还原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孔繁森形象,也对孔繁森越过千山万水、走遍千家万户、吃尽千辛万苦、攻克千难万险,带领各族群众谋划现代化发展蓝图,推进开发性扶贫、推动共同富裕的经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
一部优秀的纪实类作品,其影响力和感染力来自哪里?
是细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快节奏世界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生活的细节,然而这些细节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意义,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思考。
“事隔30年,我们重述孔繁森的故事,感人的细节就是核心要素,是打开孔繁森绚丽丰富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朱茂明认为,细节最能打动人。在挖掘孔繁森事迹的过程中,在对数以千万字计的孔繁森的日记、口述、档案、报道、专辑等资料的梳理中,他发现了很多这样的细节,也常常被这些细节感动。“随着研读资料的深入和对孔繁森细致入微的了解,孔繁森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越来越光彩照人,我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就是因为总感觉自己的笔力描摹不好心中的孔繁森,表达不尽他那种信仰的坚定、人格的完美、人性的崇高、为人处世的温润。”
采访最后,朱茂明表示,孔繁森是我们党在不同时期涌现出的英雄群体中的突出代表,孔繁森的故事就是聊城乃至山东最有影响力、最震撼心灵的中华民族故事之一。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孔繁森精神就是一个内涵丰富、取之不竭的思想宝库。“这本书的写作与出版,只是在这方面做的一个粗浅的尝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24-07-26 09:38:56
2024-07-26 09:38:25
2024-07-26 09:37:42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