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记者直击 >

让农民增收之路越走越宽——坚定不移走好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系列述评之六

来源:聊城日报  2024-07-16 15:28:24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对于聊城来讲,地处平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更是鼓起农民“钱袋子”难得的资源禀赋。坚定不移走好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聊城路径,让农民增收之路越走越宽,离不开集体经济带动,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更离不开以新质生产力带动农业产业升级。

  壮大集体经济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临清市抢抓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时机,持续开展乡村坑塘联合整治工作,让废弃坑塘变致富鱼塘,推动人居环境和集体经济“双提升”。戴湾镇晁寨村坑塘众多,村民一直有种植莲藕的习惯。该村对近90亩坑塘进行改造,采用渔藕种养模式,在藕池中投入小龙虾500公斤,锦鲤1000尾,草鱼、鲤鱼、鲢鱼等1000公斤,通过“路基圆筒”循环水养殖投放鲈鱼苗1万尾,每年村集体增收11.4万元。

  而在开发区,北城街道三官庙新村探索“党建+土地流转”模式——除土地流转费、管理成本外,收益全部纳入集体收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从村民手中流转来的100亩土地,用于种植小麦和玉米,每年为村集体增收七八万元。村民的水费由村里承担,村民的小麦倒伏险、家庭财产保险村里给买……村集体腰包鼓了,直接受益的是流转土地的村民,间接受益的则是全体村民。

  集体经济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资源和投资,促进农村经济繁荣,还可以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发展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带动农村就业,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加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通过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和利益共享,增强农民对村级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农民之间的团结互助。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厚植农民增收坚实底气

  农业提质增效,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而农业的提质增效关键在人,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

  高唐县以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杜立芝为首席专家,从农业系统、乡镇农技人员中选出70多人组建“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收集社情民意的同时,为群众免费提供农林牧渔方面的农技服务。“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通过四处“问诊”、开设农民夜校等形式,培养出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构建起县乡村三级上千人的农技人才服务网络,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用良种良法促增产增收。目前,已累计推广各类新品种20多个,引进先进管理技术70 多项,每年为农民增加收益2000多万元。

  在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棚二代”曹有忠的经历被传为佳话。大学毕业8年的曹有忠辞掉工作回到家乡,通过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流转了100亩土地建设种植基地,每年收入几十万元。茌平区出台优秀人才支持政策,鼓励“棚二代”带头创业,优先发展致富能手为党员,列为后备干部;建设人才公寓,就地解决外来人才子女上学问题……实现了土地、产业、人才、资金汇聚的良性循环。

  新型职业农民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他们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是农业建设工作的主力军,是乡村振兴之本。培育特色产业,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农业,都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支撑。新型职业农民能够通过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培育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就“三农”工作来看,以新质生产力带动农业产业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目前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茌平区按照以工补农、先富带后富、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思路,建成工业化、低碳化、智慧化、产业融合化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创新技术引领,实现农业转型再升级。以高标准日光温室为例,园区建设长度150米、宽度17米的新型多功能日光温室126个。温室墙体用“绿色粉煤灰砌块”建设,厚度仅90cm,土地利用率达93%,较传统日光温室节省土地47%,而保温效能则提升60%、抗灾强度提升10倍,使用年限长达50年。

  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具等手段,推动形成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效率;要推动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化转型,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要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关键性技术的突破与应用,特别是要加快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具有突破性的重大品种。

  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收入。农民增收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促进农民增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为“向全面建设农业强市进军”打牢坚实基础。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