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林晨
近年来,我市各地各部门立足平原特点、深挖平原优势,坚持全域统筹、以城带乡、内外兼修,乡村面貌显著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俯瞰东昌府区“鲁西第一村”刘庄村,赏花大道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幢幢红顶楼房承载村民幸福;走进茌平区耿店村,楼房林立,道路宽阔,村容整洁,卫生院、敬老院、幼儿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穿梭在度假区太平新村,沉沙池内满眼绿意盎然,村史馆记载时代变迁,农文旅产业融合寄托乡村未来……一幅生态美、乡风淳的和美幸福乡村新画卷正在聊城大地徐徐展开。
聚焦硬件投入,夯实基础设施
建设和美乡村,硬件是保障。
7月6日,记者在高唐县赵寨子镇看到,一条条新修的农村公路纵横交织,从主干道延伸到乡村沃野,直通工业园区、百姓家门口,满载工业产品、农作物的车辆络绎不绝。
一路通,百业兴。近年来,我市全力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目标,延伸乡村路网,加大建设投入,完善管养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936公里,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公路密度位列全省前列,实现了农村公路进村入户,打通了农村群众出行的“最后一米”。
过去,茌平区韩屯镇北孟村由于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规模有限,生活污水大多直接排出,给村内环境和沟渠池塘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为破解这一难题,当地系统规划、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设置,采取纳管、集中处理、分散处理等方式,积极推动新建、改造提升和运维项目的整合谋划,逐步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如今,北孟村实现了美丽蝶变,沟渠流水潺潺、街道干净整洁、村民笑脸溢满幸福。
近年来,我市各地区各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今年,我市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实施的思路,加快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农村路网建设、供水保障等工作,健全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服务体系,稳步提升和美乡村建设水平。
齐抓环境整治,共建和美家园
建设和美乡村,环境是“底色”。
盛夏时节,漫步茌平区杜郎口镇鲍庄新村“美丽庭院示范一条街”,40余户被评为“五星级美丽庭院”的农家小院格外显眼。每户庭院内满是花草绿植,物品摆放整齐有序,红色地砖、白色墙面相映成趣。近年来,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鲍庄新村已从当年处处盐碱地的落后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示范村。作为聊城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鲍庄新村狠抓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乡村“颜值”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点工作,接续开展了“春季战役”“夏季战役”“路域环境整治”等集中行动,大力整治提升农村村容村貌。今年,我市继续围绕农村厕所革命、路域环境提升、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大力整治“四大堆”、残垣断壁和坑塘沟渠,全域提升村容村貌。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片区,深入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深化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平。完善农民主体参与机制,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好经验好做法,统筹提升整治工作推进机制。连片打造人居环境“示范样板村”,打造省级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150个以上。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加强废弃农膜回收,深度解决影响农村环境的顽瘴痼疾。
优化服务供给,满足村民需求
建设和美乡村,公共服务是支撑。
7月7日,走进度假区太平新村新建的村史馆,红色记忆扑面而来。太平新村六六学堂内,坐满了读书的村民。
太平新村以文塑魂,加强文化服务供给,是我市以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点亮乡村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提升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加快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不断丰富乡村的文化内涵,引发群众的情感共鸣。
抓好公共服务供给,教育、卫生健康、养老也是重要环节。今年,我市大力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不断优化乡村学校育人环境,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镇街薄弱学校辐射,实现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实施新一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鼓励依托行政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中心村卫生室,改造提升村卫生室900个,确保3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推荐标准;新改建幸福食堂100处,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老年助餐模式。
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关键在人、关键在干。只要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扎实走好平原特色乡村振兴路径,绵绵用力、下足功夫,因地制宜、彰显特色,让基础设施更完善、让人居环境更美丽、让公共服务更舒心,定能勾勒出“景在村中、村融景中、人居画中”的和美乡村风貌,推动聊城农业强市建设、乡村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2024-07-10 15:33:54
2024-07-10 11:14:12
2024-07-10 10:14:17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