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好时。4月1日,临清市魏湾镇中华海棠园内鲜花怒放,游人如织,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第十五届海棠文化艺术节也将如约而至。千亩海棠园里,各个品种的海棠花逐步进入盛花期,或娇艳,或淡雅,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游客穿梭于花间小径,或轻嗅花香,或拍照留念,构成一幅绝美的春日画卷。
中华海棠园建于1998年,现占地面积1020亩。经过多年的精心繁育,该园目前已有北美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绚丽海棠等180多个品种,数量达10余万株。千亩海棠园春天繁花似锦、夏天彩叶纷呈、秋冬季硕果累累,每种海棠都有不同的姿态和风韵,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极富特色的休闲观赏园。自2009年开始,临清市将传统文化与花季美景相结合,精心打造了海棠文化节,今年已经是第十五届。
不负春光,踏青赏花,是源自农耕时代的迎春风俗。“来打卡了海棠花,就知道春天真的来了。今天约了几个朋友来看海棠花,中午准备吃个农家饭,下午喝喝茶。感觉整个人的心情都变好了。”4月1日,来自德州的游客张小亮说。
“年年岁岁花相似”,但围绕“一朵花”可以有更多玩法。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海棠节首次以“非遗文化+生态文旅”双核驱动,同步聚焦乡村振兴,通过“一村一品”特色展、产业特色市集,推动魏湾27村农产手作走向大众,不仅实现了从“赏花打卡”到“沉浸体验”的跨越式升级,也将文旅流量转化为产业动能。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临清市依托李圈村清平星火红色教育基地、魏家湾贡砖文化产业园等特色资源,将海棠节与红色研学、非遗体验路线捆绑,打造了赏海棠花开、品丁马甲鱼、观钞关碑林、阅贡砖传承、游红色圣地、览古运遗风全域文旅精品线路。游客既能漫步花海,又能探访地道遗址、体验国家级非遗临清贡砖的烧制技艺,实现“赏花+教育+传承”的立体体验,也让今年的海棠文化节实现了从“单一节庆”到“全域矩阵”的跨越。
“以前来就是拍拍照,现在能亲手做贡砖、学剪纸,还能带孩子花海寻宝,体验感强多了!”游客张女士感叹。在海棠市集上,临清贡砖制作、剪纸等非遗项目变身互动课堂;依托数字技术,李圈村红色教育基地通过A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吸引年轻游客“打卡”。海棠园里今年新增了海棠花主题文创产品,冰箱贴、海棠花冰激凌等产品卖得最好。“赏花+非遗”“踏青+民俗”“赏花+汉服”“赏花+民宿”“赏花+旅拍”……将传统文化与花季美景相结合,从“春日赏花”到“深度参与”,踏青赏花这一古老的文化传统被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春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千百年来,这座依运河而生的古城,包容性地接纳了过往旅客天南海北的味觉记忆,也形成独特的美食文化。除了赏花,海棠公园内别具风味的丁马甲鱼系列美食、临清蒸碗、农家炖鸡、网红煊饼、大锅菜、孙家熟食等地方特色美食同样成为吸引游客消费的新热点。
“游客更愿意为有故事、有意思、有参与感的活动买单,我们必须跳出传统节庆的窠臼,用新业态留住游客。”魏湾镇党委书记魏薇说,立足自身特色,以创新思维精心做好“一朵花”的文章,赏花经济才能延长“花期”、活力长存。
如今,“赏花经济”的加码上新,正全力助推临清的乡村旅游从“一季游”向“全季游”转变,“盛开一朵花,丰富一座城,造福一方人”的美好图景,正在临清稳步实现。
记者 吕晓磊 通讯员 赵立美
2025-04-02 17:22:50
2025-04-02 17:17:56
2025-04-02 14:11:11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