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聊城晚报》1版
编者按 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不在楼宇之巍峨,而在邻里之温情。今日起,《聊城晚报》开设“社区好邻居”栏目,以“传递邻里温情,凝聚向善力量”为宗旨,挖掘那些看似微小却直抵人心的邻里故事。在这里,您将看到责任与担当、坚守与奉献、传承与温情、互助与共情。这些故事既是个人品格的彰显,亦是城市精神的注脚。我们期待通过这个栏目,让更多“双向奔赴”的温情被看见、被传递,让“好邻居”从个体选择升华为社会共识。愿每一位居民都能成为他人眼中的“好邻居”,让善意如涟漪般扩散,让社区成为承载幸福的最小单元。
一纸“相识笺” 牵起邻里情
“王姐,你瞧瞧今儿我给你带啥来了!这几天瞅着你胃口不太好,我特意挑了这鲜嫩的茼蒿,还有虾皮,中午你做着吃,保准开胃。”3月22日,在开发区东城街道李太屯社区星光和园小区,居民温振霞提着刚买的新鲜蔬菜等,来到邻居王淑媛的家,一进门,便打开了话匣子。曾经互不相识的两人,为何现在走得这么近、关系这么好?这还要从她们签下社区“相识笺”结成互助对子说起。
“门铃”叩开邻里情
温振霞和王淑媛签下的“相识笺”
“阿姨,您跟咱们楼上楼下、对门的邻居认识吗?邻里关系咋样?”为推进和谐社区、熟人社区建设,今年1月起,开发区东城街道李太屯社区在星光和园小区持续开展“叩响门铃,说声你好”“创熟”活动。社区工作者怀揣“相识笺”,走进小区的每一户居民家,介绍邻居相互认识并邀请邻居们签字合影,为小区居民邻里相处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在走访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留意到小区的一户特殊家庭。居民王淑媛今年71岁,她深受腰椎间盘突出困扰,无法长时间直立行走。此外,她还身患多种慢性疾病,行动十分不便。对普通人来说轻而易举的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生活琐事,对王淑媛而言却成了难以完成的任务。虽然子女孝顺,但他们也要照料自己的小家庭,无法时刻陪伴在王淑媛身边,这让王淑媛的生活面临诸多困难。
借着签“相识笺”的契机,考虑到王淑媛的身体状况,社区工作人员牵线搭桥,介绍楼下的温振霞与王淑媛结成互助对子。得知王淑媛的情况后,热心肠的温振霞毫不犹豫地承担起帮王淑媛买菜的任务。每天天刚蒙蒙亮,温振霞就去早市精心挑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然后马不停蹄地送到王淑媛家中。自两人认识后,只要温振霞出门买东西,她都不忘问一句:“王姐,需要捎点什么吗?”除此之外,温振霞也会在看护孩子之余到王淑媛家中陪她聊聊天,和她一起在小区楼下遛弯儿。小区广场上,邻居们经常能看到两人相互搀扶、并肩散步的身影。
“创熟”书写文明风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温振霞(左二)王淑媛(右二)结成互助对子
在温振霞协助下,王淑媛的生活变得便利了许多。王淑媛的子女对温振霞满是感激。社区工作人员也时常前往王淑媛家中走访,关心她的生活状况。每次见到工作人员来访,温振霞总是笑意盈盈,热情地摆摆手说:“你们不用来这么勤,王姐有啥事儿,跟我讲就行。都说远亲不如近邻,我搭把手的事儿,不算啥!”温振霞质朴的话语中,饱含邻里间真挚深厚的情谊,诠释着邻里互助的真谛。
“温阿姨的善举充分彰显了邻里之间的关爱与互助精神,为我们整个社区树立了榜样。在我们社区,像她这样热心的居民还有很多,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付出和热心帮助,我们的社区才处处洋溢着温暖与和谐。”李太屯社区党委副书记苗国田表示。
目前“叩响门铃,说声你好”的“创熟”活动仍在李太屯社区持续推进。这项充满温情的“创熟”活动不仅拉近了小区邻里间的距离,更让互帮互助的文明新风吹遍社区每个角落。一纸小小的“相识笺”,正在书写新时代邻里关系的暖心篇章。
文/图 记者 许金松 通讯员 谭瑞
2025-03-25 15:00:26
2025-03-25 10:40:19
2025-03-25 10:40:04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240004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