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昌府区堂邑镇,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光伏板在冬日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该项目每年可提供2.2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能源,节约标煤约6.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42.2吨。2024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万元GDP能耗下降6%,一批光伏、风电项目陆续开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30%……绿色低碳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聊城将启动新一轮园区循环化改造攻坚行动,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单位32家,绿色低碳有色金属材料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零的突破。
2月18日,记者走进山东阳谷华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溶性硫磺包装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分装产品。据了解,不溶性硫磺生产工艺可以百分百转化原材料,避免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产生。
阳谷华泰将减碳目标融入生产全流程,通过多项创新举措实现环境绩效的全面提升。截至目前,阳谷华泰已完成不溶性硫磺、NS、CBS、CTP等二十余种产品的碳足迹认证。加工助剂类品种和黏合剂RA65品种取得ISCC证书并通过复审。新上光伏发电,累计发电量达2336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535吨。通过改造升级,吨产品耗水量较上年降低30%,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202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列为全市聚力攻坚突破十二项提升行动之一,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施策,协同发力,深入推进大气工作线等协同防控机制,严格落实每日6时分析研判、下达指令、小时追踪、复盘总结、跟踪问效全过程闭环管控措施。建成了覆盖市、县、乡三级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在重点行业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施、用电量监控设施,实现了对生态环境质量、重点排污单位的24小时在线监测监控,大气污染防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明显提升。
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厚植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今年,我市将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争取“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谋划虚拟电厂项目。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扎实开展砖瓦窑行业整治,推进精品钢管产业园建设。
此外,我市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加快碳计量中心建设,构建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碳计量体系,支持聊城、茌平化工园区建设零碳园区。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公共交通、物流配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建设冠州国际陆港、信发物流基地等铁路专用线,开展零碳建筑、零碳社区建设试点。
我市聚焦废旧物资回收、二手车流通交易、资源再生利用等环节,通过“惠循环”平台,提出针对性措施,进一步畅通资源循环利用路径,提升资源再生利用效率。记者来到百货大楼三联家电城,通过“惠循环”平台来购买家电的顾客络绎不绝。截至目前,我市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实施方案,加大循环领域项目谋划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同时,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更好调动企业积极性,运用市场化方式共同努力,让回收循环利用链条真正畅通起来,共同把这些废旧物资变废为宝,开启“第二矿山”。2024年1—11月,争取消费品以旧换新上级补贴资金4.96亿元,扎实开展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报废更新、汽车置换更新活动,拉动消费37亿元以上。
站在新的起点,聊城的绿色转型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从“攻坚战”转入“持久战”。当光伏板在古运河畔折射出希望之光,当氢能客车在鲁西平原驰骋出零碳轨迹,这座千年古城正以“绿”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书写新时代的运河传奇。
记者手记
惟转型者兴
碧水蓝天白云间,绿色逐梦正当时。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聊城以破局之志、创新之力,在鲁西大地上书写着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篇章。
行走聊城,变革之脉清晰可见。光伏项目在碧波之上闪耀着光芒,零碳产业园拔节生长。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一场发展逻辑的深刻变革已悄然落地。虽然转型绝非坦途,但聊城的选择坚定而清醒——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政策护航、科技赋能、全民参与,聊城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面向未来,聊城更需以“绿色标尺”丈量产业进退,让低碳基因融入城市肌理,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蹚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路。
文/记者 吴建正 图/资料图
2025-02-21 15:33:54
2025-02-21 15:06:35
2025-02-21 15:04:53
2025-02-13 10:19:29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聊城新闻网 2006-2025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iufei@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