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娄小皓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赖以延续的根脉。
大运河、黄河的交汇造就了聊城文化的多样性,涵养了聊城丰厚的文化内涵、奠定了聊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处处有故事、处处见历史的聊城,如何打造具有城市文化IP,彰显文化底蕴,放大城市特色,擦亮“水城印记”?近年来,我市以节气文化为主题引领,以文旅融合为展示载体,以活态传承为实施路径,深入挖掘弘扬传播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传统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深度阐发
提炼传统文化价值内涵
城市发展需要更新和迭代,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时代的进步,迫切需要新的文化IP。
我市通过挖掘二十四节气这一古老智慧的现代价值,选取节气这一非遗代表作,以前瞻性思维谋划二十四节气在鲁西大地、文旅领域的弘扬传播。
2024年12月21日,冬至当天,东阿阿胶举行汲水炼胶祭告大典,为观众呈现了流传千年的传统汲水炼胶仪式。人们相聚在贡胶工坊,汲取阿井水、点燃桑柴火、熬煮乌驴皮、炼制东阿阿胶……在庄重的仪式中体味阿胶文化的悠远绵长。
我市不断深入发掘地方传统节日内涵,结合本地群众生产规律和生活习惯,提炼每个节气最典型的民俗习惯,形成立春打春牛、吃春饼,春分竖蛋、祭窑,谷雨品茶,夏至吃凉面,霜降吃柿子,冬至汲水炼胶等具有聊城特色的节气习俗40余项。深入挖掘相关的天文岁时、文物资源、民俗风情等,整理出景阳冈酒传统酿造技艺、临清什香面制作技艺、东阿阿胶汲水炼胶祭告大典等7个非遗项目,什香面、腐乳、炒豆、空心挂面等时令美食,以及打春牛、打仓囤、祭花神等节令风俗,多角度展现节气故事。
活态传承
赋能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让城市文化新名片出彩出圈,提升城市文化名片在商业应用上的价值,才能更好地赋能城市建设,助推经济发展。
怎样吸引市民游客关注?聊城着力在讲好聊城故事上做文章,通过情景演出、艺术展示、旅游体验等多种方式,探索二十四节气活化利用路径。自2022年2月4日立春节气起,连续推出“我家门前有条河”系列文旅活动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二十四节气主题非遗节、“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聊城民俗文化节等主题活动156场,累计参与超30万人次。
2024年9月6日,在市美术馆,一群身着汉服的市民正在认真地跟着老师学插花。当天,这里举办了二十四节气主题非遗节活动,以“白露凝珠 艺趣花盒”为主题,邀请市民参与创意花盒DIY体验。
文脉绵延,润物无声。我市坚持“去舞台化”呈现,推动“沉浸式”体验,将节气活动办在田间地头、社区校园,让节气文化回归生产生活。结合乡村游、研学游、休闲游、康养游等热点,推出“清明踏春赏花”“冬至温泉养生”等主题旅游线路12条,建设二十四节气主题景区11处。
多元表达
助力传统文化多渠道传播
如何让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如何让文化“两创”走进生活?我市一路探索、一路收获,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连续前空翻抛接”“虎跳前坡抛接”“叠罗汉抛接翻下”,在聊城市杂技团,杂技演员们正在练习《节令花信·抖空竹》,这一杂技以“二十四节气”为创作灵感,在飞扬的空竹声与节令的四时重影中,带领观众完成一场心灵的旅行。
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我市积极创作杂技《节令花信·抖空竹》、古琴《秋宵》等文艺精品,制作剪纸《惊蛰—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葫芦《春风得意》、鲁锦《夏至鸣蝉》等文创精品百余件,设计二十四节气主题折扇、保温杯、书签等文创产品20余种,让节气之美走进生活。
崭新、舒心、欢欣、温馨,这是寻游聊城的真实文化体验。我市积极发挥品牌引领,通过“非遗+”模式,打造春分“贡砖祭窑仪式”、清明“古城巽园花朝节”、夏至“临清吃面节”、霜降“景阳冈酒封藏大典”、冬至“东阿阿胶汲水炼胶大典”等二十四节气主题品牌庆典,每年吸引市民游客定期前来打卡体验。
此外,开展“跟我二十四变”寻游24节气新聊城新媒体推广活动8场,发布相关内容610次,通过16个平台联动直播,总观看量近4000万人次;设置“不如见一面”抖音话题,让夏至吃面深入人心,今日头条阅读量超1840万人次。通过拓展传播渠道,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文化生命力得到激活。
2025-01-13 17:24:46
2025-01-13 16:29:36
2025-01-13 15:48:54
2025-01-03 09:12:18
2025-01-03 09:11:38
2024-12-27 08:40:35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