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新村,浙江绍兴90后小伙包泽楠骑上从村民家里租的电动车,挨家挨户“串门”。已经来了两个多月的他,每天到处“闲逛”只为一件事——挑“尖货”。
包泽楠口中的“尖货”,说的是品相好、器型佳、未经雕饰的高品质葫芦,当然价格也是极高的。“我已经在这儿订了80万元的葫芦,最贵的一个花了3500元。”包泽楠说,虽然他接触葫芦已三年,但从事葫芦生意还是第一次。他把首站选在了被誉为“中华葫芦第一村”的路庄新村,看中的就是这里的葫芦品质和良好信誉。
葫芦,与“福禄”谐音,自古就有吉祥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路庄新村党委书记王士滨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来村里挑“尖货”的客商一年比一年多,每到葫芦收获季节,大街上就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车。
葫芦有大有小,大的可以做摆件,小的能做挂件或者在手中把玩。客商们挑起“尖货”来没有统一的标准,各有各的眼光、各凭各的喜好。“一看嘴,二看肚,三看腰,四看脐。”王士滨介绍,葫芦不论大小,主要看器型和品质,“五看中轴线,拿起来放桌上,不用底座就能放稳的,就是好葫芦。”
在堂邑镇教场李村村民金英家的葫芦田里,记者注意到,一些还长在藤上的葫芦上方,绑着蓝色或黄色的标志。“这些葫芦都是被客商早早订下的,他们看中哪个,就会在哪个上边绑上自己的标签。”金英说,如今的葫芦不愁卖,只要管理到位,保证葫芦长势良好,就能卖个好价钱、有个好收成。
小葫芦里有大生意。路庄新村有300多年的葫芦种植历史,辐射带动周边村镇一批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堂邑镇95%以上的人都在做葫芦生意,形成了集葫芦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葫芦种植面积达1.2万亩,种植户1900余户。数据显示,东昌府区的葫芦销售额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5%,年综合效益16亿元。
在包泽楠看来,葫芦市场火热、“尖货”的紧俏,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蒸蒸日上、百姓生活的充实富足。“大家有钱了才会买来玩,没钱谁会买这个。”接受记者采访后,包泽楠骑上电动车,转身奔向了下一处葫芦田。
文/图 记者 韩庆阳 张英东
2024-09-12 09:20:20
2024-09-12 09:07:42
2024-09-11 09:40:30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