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社会 >

中医药在聊城丨一根银针 一颗匠心——记市级非遗“传统焠刺疗法”第三代传承人赵长泉

来源:新聊城客户端  2024-09-07 09:47:42
A+A-
分享

2024年9月6日《聊城晚报》5版

  选穴、刺入、捻转、拔针……细若麦芒的一根根银针在他手中,像是有着神奇的魔力。9月3日上午9时许,赵长泉正在聊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诊室内细心地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每一针都快、稳、准,动作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

  一把草药、一根银针、一颗匠心……行医五十载,身为聊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焠刺疗法”第三代传承人,赵长泉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擅长火针、排针、梅花针的应用,坚持理、法、方、穴(针)的辨证施治原则,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

  “中医很神奇,但并不神秘;中医很玄妙,但并不玄虚;中医质朴无华,却富有哲理。中医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千锤百炼。”对于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赵长泉道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悟。

  赵长泉在给患者诊断病情

  施针也讲究望闻问切

  每天从上午8:30开始,聊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诊室里的患者便络绎不绝。不大的诊室内,悬挂着针灸科工作制度和针灸穴位挂图,非常醒目。赵长泉依次为患者把脉诊疗,并在病历本上详细地记录下病症、施针的穴位等。

  “中医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同样,施针时也讲究望、闻、问、切。”赵长泉说,望,指观气色、察舌苔;闻,指听气息;问,指询病情;切,指摸脉象。四诊完毕后,再写病历、施针。

  面对一个个慕名而来的患者,赵长泉用好“针”本事,下足“绣花功”,帮助他们除病祛疾。头顶、脸颊、手足、背部……随着赵长泉的运针捻转,仅几十秒,十几根银针便直直地“站立”在患者身上。

  赵长泉有时还运用“凤凰展翅”针刺手法为患者施针。只见他右手持针,分别运用提、插、战、弩、刮、弹、摇、捻、转九种手法,在30秒左右的时间,依次将十几根银针准确地刺入患者的不同穴位。因进针、运针等手法动作颇似飞鸟展翅欲飞之状,故此手法被称为“凤凰展翅”。

  “‘凤凰展翅’针刺手法是对针灸技艺熟练到一定程度后的运用。”赵长泉说,这种手法既能让患者减少疼痛,又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一根银针何以如此神奇

  “真是太感激赵大夫了,没想到针灸这么神奇。”当日,等待就诊的刘女士说,两年前,她因一次意外患上了多发性神经炎,手脚不能动弹,只能坐着轮椅行走。一周前,她慕名找到赵大夫,仅治疗了两次,就感到症状明显减轻,“现在站得稳了,站起来也不那么累了。”

  患者孟某,女,12岁,初诊时额、鼻、颧、背粉刺遍布,有脓头,且发痒。患者忍不住抓挠,导致感染。患者还伴有心烦易怒、舌红苔黄、口苦脉弦等症状,证属上焦郁热、相火妄动。赵长泉遂取穴大椎、定喘、委中以泻火。刺大椎及定喘时,赵长泉让患者充分暴露颈部,用针于穴位上迅速点刺。一周后复诊时,患者心静脉和,痤疮已消失,感染斑块硬结变软。赵长泉重复使用以上疗法三次,患者病愈,至今未再复发。

  李某,女,45岁,右肩患肩周炎半年多,右臂抬举、旋转艰难,平时穿衣、梳头均受限制。患者曾服用多种消炎止痛药,效果均不佳。诊疗时,患者的天宗穴、秉风穴处有明显压痛感。赵长泉看到患者苔白脉紧,天宗穴、秉风穴处肌肉萎缩,遂判断症状由寒凝所致。他用酒精灯将针烧至色白,迅速刺入患者穴内,天宗穴、秉风穴刺梅花式,曲垣穴、肩髃穴、阿是穴刺三角式,各点间距约2厘米,刺后用稀碘棉球轻擦针眼。每周一次,患者治疗了三次痊愈,至今未再复发。

  一根普通的银针何以如此神奇?“银针是无情之物,医生是有情之体,银针是医患进行沟通的一种介体,怎样让无情之物变成有情之物?”赵长泉总结道,操针在手、运用在神、心神合一、心针合一。银针是医生延长的“手指”,让它富有生命力、具有灵性,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

  赵长泉在给患者施针

  传承发扬“传统焠刺疗法”

  焠刺疗法,古称“烧针”“燔针”,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2023年12月,“传统焠刺疗法”被列入聊城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作为“传统焠刺疗法”第三代传承人,赵长泉坚守“药随证转,针随病变”的论治思想,提出“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神”,将辨证、辨病、辨经、辨时、辨穴、辨针系统化。经过长期临床实践,他深刻认识到“针无药,其效不固;药无针,其效不速”,所以极推崇针药并用、针药互补。为提升医术,赵长泉参加了山东省高级针灸师资培训班,他虚心听从中国针灸大家和省内针灸大家的教诲,医术实现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在火针使用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中医药文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赵长泉说,春夏秋冬、温冷寒热、辛酸苦甘咸、金木水火土、生老病死、喜怒忧思悲惊恐,均在中医药体系中。

  “中医不仅是一门医术,还是一种文化。让孩子从小就学点中医理论,掌握一些防病祛病的养生知识,不但对自己的健康有利,还能开悟增智。”赵长泉说。

  文/记者 马永伟 图/马新涛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