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社会 >

青海湖畔,任历史的风拂过面颊——刚察印象之二

来源:聊城日报  2024-08-07 11:18:14
A+A-
分享

青海湖一角

日月山上的日月亭

仙女湾高大的三牲拉则

  ■ 张东方

  环青海湖四个州中,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境内湖水面积最大。

  7月19日,出刚察县政府驻地沙柳河镇向南,驱车16公里,就到了青海湖北岸的仙女湾。

  这是一片湖滨沼泽湿地。绿毯铺就的草原上,花海片片,叠翠流丹,成群的牛羊、骏马自在悠闲地低头吃草,五彩经幡迎风招展,鲜艳悦目。

  沿着百米长木栈道走近青海湖,一湖碧水之上,万千鸟儿或低空翱翔,或浅水嬉戏,或伫立远望,三五成群,自成一画。水中的鱼儿在欢快地追逐,忽东忽西……

  青海湖很大。这座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面东西最长106公里,南北最宽63公里,最深达32.8米,面积4635平方公里,是洞庭湖的1.5倍多。环湖约360公里,据说过去骑马跑一圈得十来天,如今开着汽车环湖一圈,也得花费一天时间。

  这怎么能叫湖呢?

  其实,青海湖在古文献中一直叫做“海”,直至1929年青海省成立,才加了一个“湖”字,以区别于省名。

  湖四周的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她们将青海湖紧紧环抱,恰似一面明镜镶嵌于镜座之上。山岭间的冰雪融化后,汇聚成一汪汪泉眼,接纳每一滴雨水,从四面八方注入青海湖,成就了这片举世少有的大湖。

  “青”是青海湖的名字,也是她的颜色。青海湖的藏语名字是“错温布”,意为“青色的湖”;蒙古人称她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

  最令人难忘的是青海湖那特有的蓝!

  只有达到一定深度的水,才会呈现出如此独特的蓝色。那种蓝很干净、很安静、很透明、很深沉。那是一种太治愈的颜色,浸润其中,能触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会让你的心慢慢变得平静,呼吸变得匀长。这一刻,仿佛所有的疲惫和烦恼都随风而去,了无牵挂。

  “为什么这里叫仙女湾?”我问。

  “因为这里就是传说中西王母与周穆王相会的西天瑶池呀。”湿地保护区工作人员笑着说,相传3000多年前,西周的周穆王曾率七萃之士﹐乘八匹骏马拉的车,西游至昆仑山,西王母宴之于瑶池,仙女们载歌载舞迎接周天子的到来。临别时,西王母在青海湖边设宴饯行,依依不舍,席间歌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周穆王许以三年为期,再复相见。但事与愿违,西王母终究未能等到心上人的到来,她就让仙女们化身天鹅,每年飞到这里,给秋冬季的青海湖增添几分灵气。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七律《瑶池》诗云:“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仙女湾”就此得名。

  青海湖还曾留下过著名情僧仓央嘉措温暖而孤绝的背影。

  传说中,当年,清朝康熙皇帝为了掌控和平衡大西北的政局,决定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解送至北京。途经青海湖时,仓央嘉措被神秘的湖光吸引,仿佛听到了神的召唤,而青海湖顿显神灵,仙女奏琴吹唢,仙鹤结群飞舞。仓央嘉措在仙女和仙鹤的接引下踏浪入湖,就此在圣洁的仙女湾神秘遁去,再也不见了踪迹。

  为了纪念这位步入红尘的圣者,刚察县城内专门建设了仓央嘉措文化广场。广场上56块诗歌墙上,用藏、汉、英三种文字刻着52首仓央嘉措的诗歌。广场的草坪上,还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142块石头,上面也用藏文刻写着仓央嘉措的诗篇和名言警句——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用一朵莲花商量我们的来世,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奔向对方。”

  ……

  一首首动人心扉、惹人心醉的诗歌,伴随着诗歌墙中心的仓央嘉措石刻雕塑,感动着广场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诉说着一代情僧凄美婉转的情与愁!

  随着对青海湖了解的逐步加深,我渐渐意识到,青海湖不只有美妙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还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历史传说,展示着丰腴的文化之美。

  查阅资料,秀丽的湖光山色、肥沃的湖畔草原,使青海湖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在青海湖边的战争持续不断。

  早在汉代以前,羌人在此以游牧为生,所以统称“羌海”。

  西汉末年,权倾朝野的王莽分别在汉朝领土的东、南、北三个方向设置了东海郡、南海郡和北海郡,唯独没有西海郡。王莽的强迫症犯了,便派出使团到西边找海。一行人从长安出发,越秦岭,渡黄河,来到青海湖畔,用重金诱使羌人献地归顺,并在青海湖周边设置了西海郡。东南西北,四海会同,王莽为篡汉自立所做的舆论准备,让青海湖第一次登上了中原王朝的历史舞台。

  海北州首府西海镇东南10公里远的地方,有一座方形的古城遗址,当地人称其为“三角城”,那便是2000多年前西海郡的郡治所在。

  南北朝后期至唐初,这里成为吐谷浑王国活动中心。唐人在这里与吐蕃人大战,诗圣杜甫在《兵车行》中曾如此描绘:“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其实,我早就领略过青海湖的博大精深。

  初识青海湖是2017年的7月,当时是参加聊城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团到青海休假考察。那时走的路线是青海湖南岸,出西宁向西南,途经湖东的日月山。

  那座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山,非常奇特,她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是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随行的同志介绍说,这座山两侧的自然风光截然不同,东侧是广袤的农业区,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侧是一望无际的牧场草原,草丰水美,牛羊成群,一幅塞外美景图。如此大的反差,国内罕见。

  日月山上,古迹众多。站在见证古时“茶盐”“茶马”互市的唐蕃古道旁,摩挲着巨大的回望石,瞻仰文成公主汉白玉雕像,好像霎时穿越到了遥远的大唐盛世——

  公元641年(唐贞观十五年)正月的一天,这条山道上绮罗伞盖,仪仗威严,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护送着一位美丽的公主缓缓而来,那是入藏和亲的大唐文成公主。

  即将踏上吐蕃地界,驻足山顶,浓重的思乡之情让她徘徊不前。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她忍不住取出临行前唐太宗所赐的日月宝镜,没想到镜中映现出的是长安城的繁华景象,这更令她离愁倍增,思乡之泪扑簌簌滴下,竟汇集成了山下的倒淌河,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成就了这个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但当文成公主意识到身负的唐蕃联姻通好重任时,便猛地举手摔碎了“日月宝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行之路。“日月宝镜”碎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相对的小山包上。落在东边的是日镜,半块朝西,映着落日的余晖;落在西边的是月镜,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之名由此而来。

  也许是青海湖的博大、美丽与宁静,最终安慰、打动了文成公主,给了她继续向西的勇气,中国的史书上才留下一首荡气回肠的民族团结赞歌。她的远嫁,换来的是大唐和吐蕃近30年的交好,造福了国家和百姓,真是功德无量!

  越走近青海湖,越震撼于她的神秘难测。这湖宝蓝色的圣水,究竟还有多少秘密值得我们去探寻,去体味,去发现。往事越千年,一切都成为了过往。

  徜徉青海湖边,天很蓝,草很绿,阳光很温暖。慢慢闭上眼睛,任湖上的风轻轻拂过面颊,湿润而清凉。

  这是从历史深处吹来的风,她滑过粗砺的山石和平静清凉的湖面,让你在瞬间快意和感动中,体悟到什么才是永恒!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