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社会 >

非遗秸秆画 感受“指尖上”的年味

来源:聊城新闻网  2024-01-28 10:20:57
A+A-
分享

  本报讯(记者张洁 通讯员赵凯李莹)一根根麦秸秆看似毫不起眼,但在非遗传承人面前,经过一双巧手作画,麦秸秆能神奇地变成一幅幅灵动的画,这便是麦秸画制作技艺。麦秆做画,点草成金,让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过新年。

  走进三十里铺孙庄村,非遗传承人囤景义正在认真制作秸秆画,面前的这副中国龙,被他用麦秸秆做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高唐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囤景义说,今年是龙年,龙是咱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利用咱们非遗秸秆画制作了一副祥龙腾飞的图案,希望我们国家向龙一样腾飞,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龙的制作过程得12道工序,有绘图、分解、组合等等,眼神、形还有麟,还有他的背景,所以说制作这副图案大概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每一个麟要烙出立体感,包括龙须,龙眼的神,包括他的形态,腾飞的姿势。
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麦秆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古人视麦草为祈福吉祥之草。它选材于天然植物小麦的秸秆,制作技艺极其复杂,需要经过蒸煮、浸泡、染粘、贴粘等复杂工序才能完成,为纯手工制品。当地非遗传承人在麦秆画领域探索多年,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在保持脉感、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大胆地融合使用了国画、板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增强物体立体感,最终制作成一件件古朴典雅、富丽堂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手工艺品。
高唐秸秆画源远流长,长期以来,秸秆画以师带徒形式口授心传,使得这一民间艺术得以完整传承,成为外界了解高唐的一张精致名片。近几年,高唐县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带动更多人参与秸秆画制作,一批批县级和市级非遗传承人脱颖而出,实现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引领更多的农民实现就业增收,积极推动当地麦秆画助农增收,让小小的麦秆画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高唐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囤景义介绍,目前,参与制作的老百姓有五六十余人了,每月能为他们增收2千余元,今年想扩展更多的人来学习这项技术,带动他们发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