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数字报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社会 >

见证“一带一路”的聊城篇章——太平洋岛国媒体记者在聊采访纪实

来源: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  2023-10-20 16:31:39
A+A-
分享

  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描细绘的“工笔画”,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合作中不断发展。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正深化与太平洋岛国合作,携手应对气候变化。2022年4月,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在聊城市正式启用,这是聊城市承接的首个国家级对外交流合作平台,也是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个多边合作平台。作为气变中心的驻地,聊城市以打造中国北方对接太平洋岛国的重要支点城市为契机,不断深化与太平洋岛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的互访、援建、培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际,聊城大学和聊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共同举办了太平洋岛国媒体记者来访活动。10月16日至18日,由7名记者组成的参访团来聊,先后到聊城大学、聊城水务集团、山陕会馆、光岳楼、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大众日报社聊城分社和茌平信发集团等地参观交流,学习了解聊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进经验,感受“两河明珠”的悠久历史、秀美风光。

  参访团中的“聊城通”

  7名太平洋岛国记者中,一位黄皮肤的帅气小伙儿显得与众不同,他就是斐济华文传媒CEO杨鸿濂。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特约高级研究员、客座教授。

  作为一名“聊大人”和“聊城通”,杨鸿濂是我市与太平洋岛国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本次活动中,杨鸿濂一方面要不断解答同行岛国记者的各种疑问,另一方面还要协助翻译人员做好相关工作。

  在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王好军教授现场展示了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并向岛国记者赠送了画作。此时,杨鸿濂便充当起了“文化使节”,向大家详细讲解每幅画的寓意和中国画的历史文化;在太平洋岛国文化主题展厅,太平洋岛国记者和聊城媒体记者共同参观了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收藏的岛国特色展品和研究成果,为了帮助聊城记者更好了解太平洋文化,杨鸿濂便向大家详细讲解了各种展品背后的寓意。

  “Thank you very much!”“太感谢你了!”采访中,杨鸿濂的暖心帮助、幽默而充满魅力的介绍既活跃了气氛,也增进了成员间的友谊,受到参访团成员的称赞。杨鸿濂告诉记者,自己于2006年起在斐济留学,对太平洋岛国文化非常感兴趣。本科学业结束后,他选择继续在南太平洋大学(USP)攻读太平洋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太平洋研究专业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太平洋岛国的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对岛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走向作出分析和预判。”杨鸿濂说。由于在太平洋岛国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杨鸿濂现担任高等法院宣誓专员,多次参与并指导斐济新闻局、青年体育部等内部重点发展项目。

  近年来,杨鸿濂不断推动所任职媒体与斐济发行量较大的英文报纸达成合作,让“一带一路”专栏走进了英文读者群体。“通过合作,提高了华文传媒在当地的影响力,也让共建‘一带一路’中蕴含的共同发展、人民至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下大同等理念为更多太平洋岛国民众所知悉。”杨鸿濂告诉记者。

  书写“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聊城篇章,杨鸿濂还想做更多。“我虽然老家在东北,但我也算是半个‘聊城人’。这些年,我和不少到太平洋岛国支援、工作、旅游的聊城人成为了好朋友。以后,我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两地交流协作做好服务。同时,我也希望通过华文传媒,讲好聊城与太平洋岛国友好发展的故事,让更多太平洋岛国人民了解聊城、爱上聊城、来到聊城。”他满怀期待地说。

  感受“两河明珠”独特魅力

  聊城历史悠久、风光独特、环境宜人。在“两河明珠”的秋景中,参访团探寻到了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在聊城水上古城,参访团感受到了聊城文化之隽永;在东昌湖的游船上,参访团看到了聊城的蓝天碧水、秀丽风光。

  山陕会馆,位于京杭大运河西岸,面河而立。远眺,琼楼玉宇、璀璨多姿;近看,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一派雍容华贵气象。参访团来到这里,被正门之上笔力遒劲的“山陕会馆”四个大字及流光溢彩的琉璃瓦覆顶深深吸引。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大家走进馆内,参观了双层戏楼、关帝大殿、古树、各式石碑等。“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山陕会馆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瑰宝。我已被它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吸引。”汤加广播电视公司总监、制作人莎瑞·伊莱恩说。

  历经600多年风雨的光岳楼,巍峨耸立在古城中央。参访团来到这里,拾级而上,登高远眺,东昌湖景、古城秋色尽收眼底。“Amazing!”大家拿出相机,随手一拍,便是一幅油画。工作人员介绍,光岳楼主楼为全木结构,歇山十字脊顶,四面斗拱飞檐,精雕细琢而又朴实凝重,楼内匾、联、题、刻琳琅满目,艺术文化价值极高。“聊城的古代建筑太精致漂亮了,我喜欢这里。”《巴新邮报》记者苞妮塔·杜芭说。

  在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下,太平洋岛国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就是淡水短缺。去年,聊城水务集团与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协议,双方将在太平洋岛国雨水收集、饮用水生产及供应、生活污水处理、市政工程建设和清洁能源推广等领域启动全方位战略合作,为解决淡水短缺问题提供“聊城方案”。

  参访团来到聊城水务集团污水处理公司,实地参观了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以及深床反硝化滤池等污水处理工段。在出水口,参访团看到污水处理前后的水样对比后,对聊城精湛的污水处理工艺连连称赞。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能与太平洋岛国沟通交流,加强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聊城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一份别样的暖心礼物

  10月17日下午,太平洋岛国记者参访团到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大众日报社聊城分社等媒体单位,与我市新闻界同仁进行交流,探讨媒体发展。

  “这是我们的全媒体指挥调度系统,这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及时、高效。”在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柳园路办公区,工作人员向参访团成员介绍了工作运行情况,并引导他们到演播室进行了参观。“演播室非常智能,在这里工作太幸福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让莎瑞·伊莱恩印象深刻。

  在位于海河路的新媒体中心,参访团成员参观了新闻发布大厅、演播室、录音棚、办公区等。工作人员介绍了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聚焦媒体融合、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生动实践。

  在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东昌路办公区,参访团成员参观了一楼历史长廊、职工之家等。随后来到三楼编务中心,橙红色的办公环境让参访团成员眼前一亮。编辑全体起立,欢迎他们的到来。

  “我们有一篇报道,题目就是《南太平洋岛国的来客》。”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编务中心副主任邹辉简要介绍了采编运行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外眼看聊城”专栏。今年7月份,瓦努阿图共和国议会议长瑟勒·戴维森·西米恩带领议会代表团一行4人来聊城访问。《聊城日报》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

  邹辉的介绍让参访团成员莉莉罗斯·薇薇非常感兴趣,活泼开朗的她是瓦努阿图媒体协会总监。在遥远的中国,看到有关自己国家的新闻报道,让她非常激动。“我们可以把这份报纸送给你!”邹辉随即将报纸递到了莉莉罗斯·薇薇的手中。“这份礼物非常有意义,我要好好珍藏它!”双手接过报纸后,她仔细浏览了报道,并开心地与邹辉合影留念。

  莉莉罗斯·薇薇十分关心瓦努阿图与中国的友好交往。借“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我市积极与太平洋岛国进行友好交流合作。今年1月,我市与瓦努阿图首都维拉港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双方合力打造友城新典范。“友谊之树深深扎根两国人民心中。我们要将这份友谊好好传递下去!”莉莉罗斯·薇薇表示。

  参访团成员还参观了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健身房、瑜伽房、爱心妈妈小屋,并进行了体验。“你们还专门设置了爱心妈妈小屋,这太温暖了,非常有人文关怀!”《斐济太阳报》版面总监瑞诺巴·阿瑞恩伸出大拇指,不住地夸赞市新闻传媒中心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大众日报社聊城分社,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大众日报》办报历史以及聊城分社发展历程,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

  惊喜!他乡遇“故知”

  10月18日上午,太平洋岛国记者参访团来到茌平信发集团参观访问,感受现代农业和工业的魅力。

  “Bula!”(斐济语“你好”)在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参与此次接待的信发集团国际资源部员工季文栋见到参访团后,用斐济语向客人表示欢迎。相隔万里重洋,听到熟悉的乡音,斐济玛宜电视台总监斯坦利·辛普森非常激动,走上前紧紧握住季文栋的手,并和他合影留念。

  季文栋说,他于2004年入职信发集团,2007年曾赴斐济工作。在斐济,斐济语和英语、印地语都是官方语言。3年的工作时间,他学会了一些斐济语,可以和当地人简单对话。同时,他也慢慢喜欢上了斐济这个美丽的太平洋岛国。斐济由超过300个小岛组成,风光旖旎,被称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当地人非常淳朴和善,对中国人非常友好。”季文栋表示。

  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是集科技研发、特色种植、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占地1500余亩。在玻璃温室草莓大棚里,一排排钢架“悬停”在离地两米处,一颗颗草莓探出“脑袋”,煞是喜人。工作人员介绍,草莓采用错层立体无土栽培,产量是传统种植方式的3倍多,而且营养丰富、口感更好,在高端市场颇有名气。参访团成员听后,连连伸出大拇指。

  在信发集团,参访团参观了信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新型建材产品的生产过程,并观看了信发集团英语宣传片。信发集团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同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斐济等国家积极推进矿业合作,为深化双方经贸关系作出了贡献。“中国和斐济有良好的交往,我们携手合作,一定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斯坦利·辛普森表示。

  一路行走,一路感受。参访团成员热情高涨,近距离感受聊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他们不时拍照,记录下一个个美丽瞬间。

  “Vinaka!”(斐济语“谢谢”)参观结束后,斯坦利·辛普森等人与工作人员依依惜别。

  文/记者 林晨 林金彦 图/刘文康 林金彦

编辑:顾杨洋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