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山东 >

从一根红绳到4000万件中国结,这个山东小城如何编织乡村振兴梦?

来源:新华社  2025-01-14 20:26:04
A+A-
分享

  走进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院北村的中国结创富工坊,一根根红色细绳在村民手中来回穿梭,各式各样的中国结布满车间。每年,4000余万件中国结从这个乡镇发往海内外。2023年开始,郯城县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优势,在产业专业村推行创富工坊发展模式,推动村庄以产业为链条抱团发展。当地农民用手里的一根红绳,编织出乡村振兴的独特路径。

  从家庭作坊到创富工坊

  “这批中国结订单一共有26款样式、30万件,预计一周时间完成,直接发往浙江义乌。”红花镇院北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省说,“以前产量跟不上,这种订单不敢接。去年我们党支部联合周边6个村建立创富工坊,通过统一派单和收购,产量上去了,对接市场的底气也更足了。”

  郯城是传统手造大县,在全县746个村庄中,中国结、二胡、木玩、草柳编、帽业等各类专业村就占40%。

工作人员展示郯城中国结产品

  “企业下单+工坊派单+支部接单+农户完单”的创富工坊是当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径。中国结片区联合党委书记、红花镇党委副书记蔺际硕介绍,创富工坊的核心在于发挥村党组织优势,采取村村联建、产业抱团等方式,引导企业将产业链下沉,推动村民就业、集体增收、企业增效。

  据了解,这类党支部领办的创富工坊,郯城已经建成43个,每一个都成为当地手工产业的集散地。“院北村创富工坊每天收购和发出的中国结约2万件,一年下来能为村集体带来30万元收入,村民日结工资也能达到至少160元。”王廷省说。

  从单村项目到连片产业

  红花镇省派第一书记李蒙介绍,红花镇专门生产中国结的产业村有25个,个体经营户超4000家,但整体产业发展缺少统一管理和运营,相互压价等现象经常发生。

  今年以来,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共识。红花镇借助省派第一书记任职优势,在镇域内联合16个中国结产业村,成立红花镇中国结产业联合党委,把原来单个产业村慢慢连成片。

  片区联合党委成立后,采取“五个统一”管理模式,即生产原料统一采购、来货订单统一分配、产品价格统一商定、质量检验统一标准、市场销售统一发货。2024年上半年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片区内16个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2023年同期水平。

  2024年2月,郯城县以党建跨村联建为基础,在14个省市县派第一书记任职乡镇建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发展片区联村项目,构建乡村产业链条。截至2024年9月底,郯城县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20万元,村集体收入50万元的占比达到70%以上。

  从模仿代工到自主设计

  地方干部介绍,每年红花镇生产中国结所需的原料细线约10万吨、包装纸箱约1800万件。“以前红花镇中国结大部分都是简单加工,没有自有品牌,缺少本地包装。”红花镇党委书记郑庆永说,“今年,我们开始尝试在原料供给和包装纸箱上补链。”

  2024年5月,红花镇投资600万元建设细线和纸箱工厂,形成从原料生产、产品制作到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条。

  以前当地企业模仿外地流行的产品进行生产,但生产速度有时跟不上更新速度,生产出来后还没上市就已经过时。蔺际硕告诉半月谈记者:“今年我们引入专业设计团队,打造了不少爆款。”

  目前,郯城中国结产品分为室内装饰、车饰挂件、节庆和婚庆四大类,共600多个花色品种、1500多种样式。郑庆永说,创富工坊发挥党建联建作用,用一根红绳把村、企、群众联结起来,形成抱团发展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有力促进乡村振兴。

编辑:赵倩文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