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山东 >

【传统村落万里行】荣成俚岛镇:走出“传统村落+”的发展新路子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24-06-20 19:21:40
A+A-
分享

  中国青年网威海6月19日电(记者 乔佳新)传统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维系着中华文明的根,寄托着中华儿女的乡愁。6月18日,“传统村落万里行”一行走进傍海而立的海带特色小镇——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俚岛镇,探索当地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中焕发的勃勃生机。

  烟墩角村的海草房。乔佳新 摄

  俚岛镇北部的烟墩角村中,古朴厚重的海草房分布在街巷两旁,让人仿佛误入童话世界。海草房是当地特色建筑,被誉为中国传统民居的“活化石”,也是北方沿海地区独特的民居建筑形式。海草房以厚石为墙,用海草苫顶,这些海草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大叶海苔,晒干后非常柔韧,因为含有大量的卤和胶质,所以苫制成的屋顶可以防虫防霉,而且还隔热防寒、不易燃烧,居住起来冬暖夏凉。

  烟墩角村是俚岛镇乃至荣成市保护海草房房屋最完整的村,村内现存海草房246栋、1300多间,其中年限最长的已有300年的历史,其他大部分在100—200年之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这些老屋也面临着发掘和延续的考验。

  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真正留住乡愁,让历史记忆与现代生活共存,成为当地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保护好这些海草房,近些年村集体对海草房等传统建筑进行全面修缮及保护,烟墩角村驻村包村干部郭晓日介绍,“修缮海草房的资金由‘上级单位的支持资金+村集体的鼓励资金+老百姓自筹资金’组成,最大程度激发村民的自觉性。”此外,制度的约束也为海草房加了一道“保护锁”,如村规民约中规定:如有破坏传统建筑行为的,村集体将取消其一切福利待遇。这样“激励+严管”的模式,为当地打造海草宜居、滨海观光的胶东民居品牌打下基础。

  “以用促保”是延续传统建筑生命力的最佳模式。近年来,村里将32栋海草房打造成了民宿聚集区,相关单位深入发掘海草房的风貌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活化利用的方式,使海草房再次融入村民生活,让老屋焕发新生。

  该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位于烟墩角村正南的天鹅湾沙幼海清、清澈湛蓝,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都有上千只天鹅飞临至此栖息越冬,形成了“万顷湖天碧,一池雪花白”的壮美景观,单日客流最高时达2万人次。烟墩角村坚持以“传统村落+天鹅渔村”为主题,充分利用海草房、天鹅和花斑彩石等资源,打造了集天鹅旅游、民宿写生、海洋牧场于一体的特色渔村,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观光、摄影、写生和休闲避暑。

  昔日的小渔村如今焕发崭新活力,形成了“夏游牧场、冬赏天鹅、住海草房、吃渔家饭”的新业态。郭晓日介绍,“烟墩角村年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群众致富的互促共赢。”

  烟墩角村的海上牧场。乔佳新 摄

  此外,烟墩角村以养殖产业振兴为基础,打造海洋多元化产业品牌,烟墩角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形成了山、海、滩、岩、湾、林、田等自然环境相互依托,彼此关联的自然资源链条,村海岸线全长7000米,确权海域面积1.32万亩,养殖面积1万亩,年产海带、牡蛎、扇贝等1.5万吨。郭晓日说,村集体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抱团发展”,截至目前,户均纯收入一年可达15-2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反哺到村民身上,“凡是年龄超过60岁的村民,村集体每年会给予超1.5万-2万元的福利和分红。”

  “因村制宜、一村一策”是俚岛镇长期以来坚持的发展模式。大庄许家村的最大发展特色便是以“传统村落+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产业赋能、文化传承等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致富。

  大庄许家村。李晓 摄

  来到大庄许家村,许多人都会惊讶其整齐利落的整体规划——西面是布置规整的传统海草房景观,东面是颇具现代风格的居民社区。这是如今荣成大多数古老村落的发展方向,把古老的建筑民居作为文化元素保存下来,开发农村旅游,然后原来的居民集体搬迁至社区生活。

  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颜值,更要重内涵。大庄许氏祠堂位于大庄许家文体广场东侧,在村民们眼中,这里承载着浓浓乡情。红色的大门上方,“大庄许家祠堂”六个大字甚是醒目,两侧“先祖德望在,后辈业绩高”,提醒着后人不忘先祖、不忘奋斗。根据相关记载,大庄许家祠堂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距今已经近250年历史。祠堂的建筑样式,与村落景观相为一体,都是典型的海草房建筑样式。祠堂里存放着传承百年的祖训,早已成为大庄许家村人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大庄许家这样完整保存下来的祠堂较为罕见,对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传承乡村文化、延续文脉有着重要作用。依托许氏祠堂、海草房部落等资源,开展传承家风家训、渔家号子、渔家锣鼓、夏日广场活动、剪纸才艺展、花样蒸饽饽比赛等等。

  大庄许家村村民正在进行海带打捞工作。乔佳新 摄

  同时,大庄许家村将传统村落保护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村东侧的育苗厂内,育苗工作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村委会村干部许庆禹介绍,育苗厂培育出珍贵苗种,就近就便供应给村民。村中现有海区3000多亩,通过发包与集体经营两种形式,开展海带、鲍鱼、扇贝、海参、牡蛎等名优水产养殖,年产鲜海带2000吨。近年来积极开拓发展产品加工、电机制造、旅游业,小村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许庆禹介绍,2008年,全镇率先流转土地450亩,土地流转之后,村集体组织种植麦子、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集体经营模式提高了亩产效益,形成多业并举的良好局面。据了解,村集体年收入可达500万元。

  村东的海岸边,76岁的海木匠许庆俄正在制作一艘渔船,他所制作的船只属于作业船,供应给本村和邻村的村民。他说,“制作一艘船大概要用1个多月,随着海上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我的订单也越来越多。”像这样的老手艺人已被村集体“收编”,他们将从年轻村民中培养传承人,留下传统手工艺的“火种”,继续照亮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繁荣之路。

编辑:宫亮杰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