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落,满盘活”。济南起步区,是棋局上的关键一“子”,三年前的落“子”,让济南这座2000多年古城焕发了新生。
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从此济南跨过黄河,开始了新的征程。获批三年以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以生态保护为基础,瞄准绿色低碳新城的定位,重点发力实体经济,高起点布局产业生态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唯一支持设立的实体性新区,起步区既是济南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又是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主阵地。根据国务院批复,起步区从一开始就是“产城河”一体建设,其中新旧动能转换着眼点是“产”,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着眼点是“城”,保护生态环境着眼点是“河”。三年来,起步区的河、城、产,都发生了巨变。
第一是黄河周边“生态之变”。起步区建设,使济南从“大明湖时代”向“黄河时代”阔步迈进,更深的意蕴在于,起步区的“黄河时代”,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生态保护是发展的基础,这也是济南起步区的发展基础。
(起步区生态优美)
如今,漫步起步区,山野河道,农舍隐现;树木葱茏,聚散错落……一幅新的“鹊华秋色图”正徐徐展开。三年来,起步区的生态基底更加稳固:太平水库工程、徒骇河堤防等13个生态项目稳步推进;环境空气优良指数比率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水质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3.4个百分点;水电气热污水处理等市政场站逐步投用。
黄河曾像一串“锁链”,将济南夹在黄河和南山之间的狭长地带,起步区建设正把黄河做成一串美丽的项链,“项链”很美,起步区也很美。
第二是济南北部“城区之变”:一个新济南“冉冉”升起。济南对“北起”的定位是“黄河北岸主城区”,起步区“初步规划面积798平方公里大于现有城区面积726平方公里”,其实就是再造一个“新济南”,这是“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也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意味着济南城建规模之变。
(眺望起步区新城)
三年来,规划成果陆续落地。起步区深化细化“1+4+16+N” 规划体系,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加快完善,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实施,大桥片区总部经济区等3个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公示,构建了三级乡村空间规划体系。黄河大桥复线桥等5条跨河桥隧加快建设,跨河通道谋划加密至21处,轨道交通7号线、有轨电车T1号线加快施工,黄河大道一期全线贯通,济太路起步区段竣工,累计开工市政道路212公里,具备通车条件125公里。 山大二院北院区一期竣工,黄河体育中心足球场完成主体结构施工。
一个城市的规模,是包括城区建筑、道路、人口、经济等在内的综合概念,它是城市能级的重要体现。济南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被定位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必须保持足够体量的规模,才能发挥出有效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起步区”再造一个“新济南”,让济南的城区框架更科学、功能更完善,可以更好地担负起区域发展重任。
第三是“产业之变”:这是起步区的生命活力所在。
今年3月,比亚迪第700万辆新能源汽车在济南起步区新能源乘用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亮相。从2021年8月签约落地到仅用7天完成正常两个月的工作量保障项目用地需求,从2023年年产24万辆,再到今年预计年产30万辆整车,这不仅仅是济南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济南起步区新质生产力发展速度的见证。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的进驻带动了整个新能源产业链条式发展。除了比亚迪整车项目,济南起步区还落地了电机、电控、空调、车灯、车架、座椅、气囊、电器部件、仪器仪表、电器总成等核心零部件项目。
2月26日,2024年春季全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在济南起步区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制造基地项目现场举行。这是继落地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以来,济南起步区进一步“加码”新能源产业,开工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制造基地项目。
爱旭太阳能电池项目将助力起步区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根据《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新能源是起步区“6+4+2”产业主攻方向之一。该规划同时提出,孙耿太平绿色产业组团以发展绿色循环产业为导向。近年来,起步区已布局新能源汽车、氢能燃料电池等产业。落地孙耿片区的爱旭太阳能电池项目,将进一步助力起步区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同时也使得孙耿片区发展热度持续攀升。
三年来,起步区的产业发展经验“可圈可点”:首先是规划先行,政策先行,编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新20条”产业支持政策,制定6大产业52条定向支持政策,推出108项“免申即享”政策清单,系统构建“1+6+108”产业政策服务体系。其次,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仅去年就引进优质项目26个、总投资946亿元。其三是重视平台。完成5个合规工业园区认定,正式运营济南山东省大学科技园,山东黄河数字经济产业园注册企业突破700家。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产业载体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引进落地产业化项目73个,孵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54家。其四是科技创新成果显现。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在医学影像等领域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启动省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国氢科技承担三项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其五是开放合作实现突破。落户“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设立首个境外“双招双引”工作站。与新加坡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与南洋理工大学、盛裕集团、吉宝集团、雅诗阁等签订了合作协议,落地了山东(新加坡)企业服务中心等合作成果。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济南城市命运的齿轮,当跨过黄河的那一刹那,就转变了。古老的泉城,借势起步区,正迎来新的繁华。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
2024-04-25 16:52:55
2024-04-25 16:49:21
2024-04-25 15:52:00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