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山东 >

央媒刷屏点赞山东: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等  2024-04-11 17:33:51
A+A-
分享

  4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介绍说:“山东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责任。”

  4月1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以及4月10日播出的央视《新闻联播》等央媒刷屏点赞山东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山东锚定“走在前、开新局” 坚定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4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山东省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相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为山东发展指明方向,要求我们走在前、开新局。我们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拼搏进取,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说,山东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承载着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责任。

  近三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去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万亿元,万亿级城市达到3个。山东经济量质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新征程上,我们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周乃翔说。

  勇担使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蜿蜒万里,在山东东营入海。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黄河,要求山东‘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我们综合施策,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周乃翔列举了4个数字:“373”,这是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前鸟类的种类,已约为建区之初的两倍;“60万”,这是黄河滩区迁建的居民人数;“800万”,这是在全国推广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的亩数;“3700万”,这是山东沿黄9市压减整合炼钢、电解铝、炼油产能的总吨数。

  周乃翔介绍,围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山东将脚踏实地、久久为功,重点抓好三件事:

  一是确保黄河长久安澜。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完成24处河道整治、10座引黄涵闸改建,尤其是着力提升东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水平。

  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努力让黄河三角洲更具颜值、更具气质、更具魅力。

  三是推动沿黄区域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推动沿黄9市一体化发展,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做大做强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打造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

  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山东还将扎实推进美丽山东建设,深入推进降碳减污扩绿,绘就绿水青山齐鲁画卷。

  勇闯新路,扎实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近年来全省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规上工业增加值近两年平均增速达7.4%,11条标志性产业链加快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5万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7个,产业数字化指数居全国前列。

  山东省副省长范波表示,山东将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方向,奋力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勇闯新路、勇挑大梁。

  全力抢抓高端化赛道。统筹优化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做强智能化引擎。一体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努力以“数字变量”撬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最大增量”。全力推进绿色化转型。加力推动节能降碳减排,努力构建全链条绿色工业体系。全力走好集群化路子。坚持“点、线、面”有机结合,点上梯度培育大中小各类企业,线上做强标志性产业链,面上建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做优工业类产业园区和开发区。

  “山东是科技大省,也是创新大省,人才规模大、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条件和坚实基础。”山东省副省长宋军继透露,山东正在研究制定“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同时将围绕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促进创新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中。

  坚持陆海统筹,奋力向海图强,山东聚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范波说,山东将从突破新技术、突出新制造、培育新业态3个方面发力,推动崂山实验室规范运行,推进实施44项重大海洋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个示范工程项目,打造全球领先的海工装备研发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三大基地”,大力发展海洋牧场综合体、海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形态,构建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勇挑重担,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2023年,山东省外贸进出口保持增长的良好态势,总额达3.26万亿元。“今年,我们将把培育外贸新动能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着力扬优势、补短板,推动外贸促稳提质,重点抓好‘四个新’。”宋军继说。

  出台“新政策”。今年以来,山东围绕促进“新三样”出口、打造供应链头部企业、推动跨境电商发展等,已经出台了4个文件、37条政策措施。下一步,山东将聚焦中间品贸易、市场采购贸易、海外仓建设等领域,继续优化一系列政策措施。

  开拓“新市场”。山东今年推出“好品山东鲁贸全球”市场开拓行动,计划在境外举办参加263场展会和10场专题对接活动,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市场。

  培育“新产品”。山东将深化与东盟重点市场经贸对接,巩固扩大优势中间品、绿色低碳产品出口规模,积极融入区域产业链。

  发展“新业态”。山东实施跨境电商跃升行动,年内新培育50个跨境电商知名品牌、10个跨境电商交易平台,推动跨境电商做大做强。

  同时,山东还将做优市场采购贸易,在展销平台搭建、境外营销推介、双向市场共建等方面给予企业精准支持,持续培育外贸新增量,力争进出口交出一份量稳质升的“成绩单”。

  扎实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将做强上合示范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贸试验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强化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外资外贸固稳提质;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我们将更加注重创新引领,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生态优先,坚定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加注重营商环境,让各类经营主体在山东竞相发展;更加注重为民造福,努力让山东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周乃翔表示。

  《新华每日电讯》:山东: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为山东发展指明方向,要求我们走在前、开新局。我们牢记嘱托、勇担使命、拼搏进取,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说。

  周乃翔表示,山东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责任。

  周乃翔介绍,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近三年年均增长6%以上,去年达到9.2万亿元,万亿级城市达到3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1%,经营主体达到1474万家;规上工业增加值近两年平均增速达7.4%,11条标志性产业链加快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2家;万元GDP能耗近三年累计下降15.8%;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810公里;城镇新增就业连年超过120万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新征程上,我们将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周乃翔说,今年计划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

  扎实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抓实抓好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构建6个传统产业、9个优势产业、9个新兴产业、7个未来产业组成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扎实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齐鲁粮仓”建设,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蔬菜、水果、水产品、肉蛋奶产量居全国前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继续领跑全国。

  扎实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做强上合示范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贸试验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强化高质量招商引资,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扎实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壮大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

  扎实推进美丽山东建设。深入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加快核电、海上风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美丽河湖海湾,绘就绿水青山齐鲁画卷。

  扎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新增城镇就业110万人以上,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10万个,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户,改造提升1万个村卫生室,用情用力办好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文化等民生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经济日报》:山东扎实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国新办10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山东省有关负责同志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介绍相关情况。

  “山东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责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说。

  数据显示,山东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近3年年均增长6%以上,2023年达9.2万亿元,万亿元级城市有3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1%、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近3年保持在12%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21家,发明专利拥有量去年达到24万件、同比增长26.5%。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810公里、居全国第一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400公里。

  周乃翔介绍,当前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种类达373种,黄河滩区迁建的居民人数共60万人,在全国推广耐盐碱作物新品种800万亩,沿黄9市压减整合炼钢、电解铝、炼油产能3700万吨。“接下来,我们将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围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点抓好3件事。”周乃翔说,一是确保黄河长久安澜。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着力提升东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水平。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三是推动沿黄区域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做大做强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

  去年,山东数字经济总量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47%。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孙爱军表示,将重点在做强数字产业、深化数字赋能、完善数字设施三方面寻求突破,以数字变革引领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谋划实施集成电路“强芯”、先进计算“固链”等十大工程,每年推出100个引领性项目,配套制定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一对一”精准支持。实施产业数字化“八大行动”,布局32个“产业大脑”支撑制造业数字化改造,今明两年还将建设500个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10个平台经济集聚区。今年全省16个市将全部达到千兆城市标准,明年底前再建成开通7万个5G基站,总量突破27万个。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603个。山东省副省长范波介绍,去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2.92万亿元。“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1.1%。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产业数字化指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均居全国前列。今年前2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4%,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未来,山东将坚定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深海空天等七大未来产业,打造一批先导区和特色园区,加快塑造新型工业化新优势。

  《光明日报》:山东:聚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2023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9.2万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6%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51%,同比提升超3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速近三年保持在12%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达21家;万元GDP能耗近三年累计下降15.8%,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9700万千瓦……一组组亮眼数据,展现着山东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上迈出的坚实步伐。

  4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介绍。会上,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表示:“山东是人口大省、文化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承载着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责任。”

  优化能源结构构建现代化工业体系

  “‘十四五’前三年,山东万元GDP能耗下降15.8%,而经济年均增长6%,以更少的能耗支撑了经济中高速增长。”山东省发改委主任孙爱军用数据对比,来讲述山东持续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我们将继续围绕化工、钢铁、电解铝等重点行业,下更大力气抓好企业能效改造提升,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能耗双控任务。”

  在节能降耗的同时,山东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提速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孙爱军介绍,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山东规划建设了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再加上陆上风电和整县制分布式光伏,总装机将达2.4亿千瓦,项目总投资超过两万亿元,可拉动产业投资8600多亿元。风电方面,海上在运装机达481万千瓦,居全国第三;光伏方面,山东装机规模居全国首位。同时,加快发展新型储能,2024年总规模将突破500万千瓦。

  山东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603个,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省、制造业大省。在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牵引下,山东加快构建“6997”现代化工业体系,包括6个传统产业、9个优势产业、9个新兴产业、7个未来产业。

  山东省副省长范波介绍:“未来产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向。山东在区块链、虚拟现实等24个重点领域均有积极布局,我们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深海空天等7大未来产业,加紧打造一批先导区和特色园区,加快塑造新型工业化新优势。”

  “山东大数据产业占全国的1/8,集成电路产业基本形成了全产业链布局,依托这些良好的发展基础,山东还要做强数字产业。”孙爱军表示,山东谋划实施了集成电路“强芯”、先进计算“固链”等十大工程,每年推出100个引领性项目,配套制定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一对一”精准支持,推动信息技术产业营业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争取2025年年底规模突破2.4万亿元。

  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山东省级科技创新发展基金连续两年超过145亿元;工业母机、碳纤维、合成橡胶等国产替代实现重大突破,全球首座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运;国家级领军人才7400余名,2020年以来年均集聚高校毕业生81.8万人,较2019年增长43%;2023年,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超过57%,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5万家。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山东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山东省副省长宋军继表示,山东正在研究制定“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将于近期印发实施。

  “山东将常态化开展‘山东好成果’遴选发布工作,每月遴选5项左右重大创新成果,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对接路演活动,每年评选10项左右标志性成果,推动更多的好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宋军继介绍。

  如何打造一流创新和产业生态?宋军继表示,山东将深化科技奖励、人才分类评价、成果评价三项国家改革试点,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深化科技合作交流,推动香港科学园山东分园建设,2024年争取落地技术合作项目500项;深化实施泰山人才工程和领军人才“筑峰计划”,举办第三届人才发展大会,让更多“千里马”在齐鲁大地竞相奔腾。

  护佑黄河安澜守护绿水青山

  黄河蜿蜒万里,流经山东菏泽、济宁、泰安等市,在东营入海。近年来,山东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如今,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鸟类种类有373种,是建区之初的两倍,累计修复湿地超过30万亩;黄河滩区迁建居民人数60万;沿黄9市压减整合炼钢、电解铝、炼油产能总吨数3700万吨,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70家、绿色工业园区38家……

  “我们将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周乃翔表示,确保黄河长久安澜,山东实施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完成24处河道整治、10座引黄涵闸改建,尤其是着力提升东平湖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水平,这是黄河流域唯一的重要蓄滞洪区。蓄滞洪区建好后,将极大提升黄河下游防洪能力。

  为了让黄河三角洲更具颜值、更具气质、更具魅力,山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高质量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周乃翔介绍,为推动沿黄区域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山东将推动沿黄9市一体化发展,打造黄河流域科创大走廊,做大做强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打造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此外,还将高水平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做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

  央视《新闻联播》单条报道聚焦山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新篇章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10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山东省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2023年,山东省经济实现量质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51%,经营主体达到1474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2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000家,高铁营业里程达到2810公里。

  今年,山东将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抢抓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重大机遇,加快构建6个传统产业、9个优势产业、9个新兴产业、7个未来产业组成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表示,“我们将更加注重创新引领,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生态优先,坚定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加注重营商环境,让各类经营主体在山东竞相发展,更加注重为民造福,努力让山东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今年,山东还将深化“齐鲁粮仓”建设,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同时,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力争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0亿吨。此外,今年还将新增城镇就业110万人以上,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10万个。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央视《新闻联播》

编辑:许云峰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