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山东 >

以绿为笔,山东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闪电新闻  2024-03-26 17:25:57
A+A-
分享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5日讯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山东,田野里,绿油油的冬小麦长势喜人;工厂里,“绿色”新动能活力值爆满;就连往日的采煤沉陷区也踏“绿”前行,走出了生态修复之路。以绿为笔,一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在齐鲁大地徐徐展开。

  农业之“绿”

  农业要发展,绿色是底色。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就是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彰显农业绿色的本色。作为农业大省的山东,深入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着力打造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样板。

  淄博:科技助力下的“绿色春耕”

  进入3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淄博大地迎来了繁忙的春耕春管时节。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新模式、新技术、新机械正成为春耕的主力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动着一场“绿色春耕”的革命。

  增施有机肥,相当于给土地加了“营养餐”,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是淄博市农业部门大力提倡的提质、增效手段,目前在蔬菜大棚和果园里也普遍采用。位于淄博高新区的山东金维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自己饲养的3万头猪的粪便,发酵为沼液,除用在自己公司的蔬菜大棚里,还免费提供给周边村民,提升周边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据了解,2023年淄博市创建了11处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示范基地,促进畜牧业粪便变废为宝,既解决了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也解决了地力提升难题,让生态种植模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

  在淄博桓台县一直坚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通过土壤化验,根据作物需肥规律,结合田间试验示范效果,不断修正完善,使配方更科学,施肥更精准,肥料利用率稳步提高。

  目前全市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结构趋于合理。测土配方肥“降本又增效”,淄博市在化肥用量减少的前提下,实现了粮食和蔬菜瓜果产量的丰产稳产。

  除了测土配方,水肥一体化技术也是转变传统施肥方式、减少化肥用量、促进水肥资源高效利用、保障粮食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之一。2023年淄博市新发展水肥一体化面积4.86万亩,其中粮食2.74万亩、蔬菜0.57万亩、果树1.47万亩,其他作物0.08万亩,累计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53.51万亩。

  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的应用,都需要新农机来配合实现,新农机可以实现精准和精细,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据桓台县鑫泽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勇介绍,该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150余台,其中镇压机20余台、自走式喷杆喷雾机50余台。“今年我们合作社新增大疆T60植保无人机4台、新式福田雷沃2104拖拉机3台等300万元高端设备,其中计划新上的茎穗兼收玉米收割机,用来收玉米秸秆作饲料,每亩可让种粮户增收200元。”李勇说,该合作社计划在种植1500亩地的基础上,今年再增加流转土地数量。

  随着天气回暖,眼下淄博市小麦陆续进入返青期,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正当时。淄博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农机和农技专家共同做好装备技术研究,推广满足农艺需求的高性能农业机械,推动绿色生态、智能高效、配套集成农机化技术应用,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有效融合,助力‘绿色春耕’。

  寿光化龙镇创新胡萝卜种植技术 编绳播种提升农业效能

  寿光化龙镇被誉为“中国胡萝卜第一镇”,近年来,当地结合胡萝卜的种植经验,推出了一项名为“编绳种植”的胡萝卜种植技术,再次走在农业科技的前沿。这项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农业生产带来便捷。

  据了解,“编绳种植”技术是通过将胡萝卜种子均匀地编绑在特制的绳子上,然后将绳子直接埋入土中,从而实现种子的精准播种。这种方法不仅大大简化了种植流程,还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化龙镇已经完成8000亩的胡萝卜种植。

  值得一提的是,“编绳种植”技术还采用了可降解材料制作的绳子,以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这种环保理念的融入,使得这项技术更加符合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此外,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胡萝卜的产量和质量。通过精确控制种子的间距和生长空间,可以确保每株胡萝卜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和养分,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编绳种植”技术的应用为中国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业创新技术的涌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将不断加速,将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和更美好的未来。

  东营市广饶县积极探索农业生态循环经营模式

  近年来,东营市广饶县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探索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助推现代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广饶县通过秸秆腐熟有机肥技术的推广带动,实现了“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自实施生态循环经营技术模式以来,年处理绿色垃圾40000吨以上,应用生物有机肥20000余亩。

  将发放玉米秸秆还田补贴、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列入惠民实事,广饶县连续四年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和玉米秸秆还田项目,变废为宝,大大减轻了秸秆焚烧压力,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工业之“绿”

  工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既可以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必要的技术、产品、装备等方面的支持,同时还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山东聚力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心无比坚定。

  逐绿而行!加快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是“家底”,山东没有把其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瞄准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全面推动传统产业向清洁低碳转型,锻造新的竞争优势,厚植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

  在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陶瓷窑炉余热通过管道输送至成型车间、干燥房,年节约燃气44.61万立方米,减排950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为100%。

  同样位于德州市武城经济开发区的德州玲珑轮胎有限公司投资了3000万元,专为消除异味。该项目主要升级改造密炼车间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设备,从而更有效捕捉和过滤烟尘、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青岛市即墨区即发集团牵头研发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水染色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凭借这一绿色环保染色技术,这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传统纺织企业焕发新的活力。

  山东滨化滨阳燃化有限公司转移440万吨地炼产能,转向高端新材料、精细化工领域;鲁北盐碱滩地,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有序;胶东蔚蓝海域,一座座“风车”迎风矗立……

  近年来,山东深入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年均完成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超过1.2万个,技改投资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超五成;加速技改提级绿色增效,着力推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建设,“十四五”以来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5.4%。

  向新而生!构建产业新体系

  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尤为关键。在位于济南高新区生命科学城的华熙生物透明质酸生产基地,一支支透明质酸护肤产品经过多个生产环节最终成型。2023年10月,济南高新区联合华熙生物共同打造的世界透明质酸谷产业示范区开园,致力于构建具有万亿元级综合效益的产业集群。

  在山东省布局的重要钢铁基地临沂临港区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的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线上,每过40秒,就有6000米长的火红色钢轨被切成4条,进入下一道工序。这套全球最先进的连铸连轧生产线,比传统工艺能耗降低50%至70%,各类排放减少80%、节水50%。2023年以来,临沂临港区出台科技创新24条措施,支持引导钢铁企业用创新链为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撑。2023年1月至10月,临港区成功申报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等创新平台30家。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山东勇担使命,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

  生态之“绿”

  如何让废弃的采煤沉陷区实现“绿色转身”?近年来,山东重点聚焦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建立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与有效开发利用的新机制,努力打造走在全国前列的采煤塌陷地治理与生态修复新样板。

  济宁兖州:向“绿”而行,采煤沉陷区变身“光伏海”

  位于济宁市兖州区兴隆庄街道的采煤塌陷地,经过整治,变身为56万块光伏组件串联成的“光伏海”。这里是宁德时代1.1GW第三批国家大型光伏基地暨时代绿能兖州一期250MW光伏发电项目,也是山东省采煤沉陷区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

  时代绿能作为宁德时代全资绿能板块,公司聚焦新能源风电、光伏、储能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绿证交易等领域发展。宁德时代1.1GW第三批国家大型光伏基地暨时代绿能兖州一期250MW光伏发电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兴隆庄境内,是国内首个在采煤沉陷区上应用N型高效双面双玻组件的光伏项目。

  该项目同时作为山东省采煤沉陷区最大的漂浮式光伏电站,仅历时5个月的建设,于2024年1月13日完成全容量并网,预计年均可节约标准煤约15.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7.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1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5685吨,为实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宁德时代1.1GW第三批国家大型光伏基地下设于任城区、兖州区、微山县、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共5个县区的7个子项目,目前已经作为重点工作有序推进中,将力争在2024年完成全容量并网。

  泰安肥城:采煤沉陷区“智慧农业+光伏”融合发展

  肥城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困,煤炭开采造成大面积采煤沉陷区。治理如何破题?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华电肥城采煤沉陷区老城智慧农业综合体+20万千瓦光伏等示范项目应运而生,一个农光互馈互补、生态环境治理、产业融合发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肥城方案”呼之欲出。

  华电肥城采煤沉陷区老城智慧农业综合体+20万千瓦光伏示范项目,对场区低效农田先进行土地养护,再科学种植中药、土豆、大蒜等高产值农作物;对已塌陷深坑水池改造为水产养殖池,种植莲藕,养殖鱼虾;光伏组件采用单晶470瓦双玻组件,增加农作物生长空间,实现一地多用、复合受益。

  主要有四个特点:产业带动强。新建农业蔬菜大棚、智能温室、林渔畜禽养殖场等210余个,光伏电站建设带动形成输变电等装备制造产业链,拉动建筑安装、物流运输、仓储批发、观光旅游等配套产业,催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叠加效应。产城融合高。实施村庄搬迁、设施配套、土地复垦三大工程,加快建设集聚型新城镇,腾空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破解农民安居、发展难题。富民增收快。智慧农业+光伏电站用地租赁,为失地农民带来持续稳定可观收益;拉动就业,每年可获得30000元以上务工收入;农业种植养殖,每年亩均收入50000元,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税收贡献大。项目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其中光伏发电1.36亿元、高效农业2200万元,亩均收益3.03万元,税收1300余万元,实现“光扶农、光促农、光富农”。

  山东的“绿”,不只是绿水青山的赏心悦目,更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编辑:沈欣欣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