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山东 >

山东省委常委会会议为何开到了起步区

来源:大众日报  2024-03-15 19:09:29
A+A-
分享

  3月14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迎来了一场高规格会议——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起步区不仅成为主会场的所在地,与会人员还专门拿出半天时间实地调研当地的重点项目。

  省委常委会会议为何开到了起步区?这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从重要程度上来看,先行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必须摆在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省委常委会会议对此进行专题研究,能够更好地推进先行区建设各项工作。而作为覆盖山东全域的重大战略,先行区也需要起步区这一重要载体、平台取得新成绩、新突破。起步区建好了,将会起到强有力的示范引领作用,助推先行区建设更上层楼。

  从发展阶段来看,当前,先行区建设已从规划编制、开局起步转入全面展开、纵深推进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需要一场高规格会议进一步明确发力方向和工作着力点。

  从起步区自身建设的角度,也迫切期待这样一场会议。2021年4月批准设立的起步区成立已近三年,三年来建设成效显著:

  ——规划基本定型。编制完善了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等各类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构建起“1+4+16+N”的规划体系,并整体转入落地实施阶段。

  ——路网加快建设。跨河通道进一步加密,黄河大道一期等主干道竣工通车,内外交通更加畅通便捷。

  ——产业亮点纷呈。成功引进落地比亚迪、国电投、爱旭等一批重大项目,规模体量大、带动作用强,新动能加速集聚。

  ——配套日益完善。实施一批教育、医疗、文化、生态、市政等重点工程,回迁安置有序推进,城市形象不断提升,综合承载能力逐步增强。

  无论是对全面展开的先行区,还是对处于向“五年成形”目标迈进的起步区,关键节点召开这样一场高规格的会议,既鼓舞斗志、激发干劲,又坚定全省上下乘势而上、深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其实,这次会议不光是加力鼓劲,它更是一次务实会,为起步区的发展把脉定向,为下一步工作确定发力点。

  发力点之一是产业建设。纵观中外城市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城市若没有产业支撑,最后只能沦为“空城”;而产业没有城市依托,也不可能持续发展。对于起步中的起步区来说,做强做优产业,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才能真正从一座新城成长为全省乃至全国动能转换探路、打样的动力之城、活力之城、引力之城。

  今年的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济南将推动起步区加快优质产业导入培育,全力推进比亚迪二期、黄河创新孵化产业园等一批优质产业项目,并且提出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及高端服务业“3+1”产业,加快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我们常说,大项目支撑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这批优质项目的落地,势必将为起步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的坚实支点。

  发力点之二是窗口建设。作为继雄安新区之后全国第二个起步区,起步区能够且必须成为一个“窗口城市”,以自身为样本,生动立体地向外界展现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成果和先行区建设的成效,展现新城的所特有的竞争力、幸福感,成为现代化强省建设乃至“中国之治”的新典型。

  因此,起步区的建设就不仅只着眼产业高地,更要着眼宜居新城。通过高起点城市设计,为每个片区、地块明确适宜的功能定位、业态模式,让城市更现代,更有温度,让居住者、从业者有归属感、自豪感。当前,起步区正高标准规划建设都市阳台、总部经济区,推进电视塔、博物馆建设,启动科技馆建设,以亮眼的地标建筑展示新城风貌,让标志性的城市形象成为山东发展新的名片。

  发力点之三是环境建设。环境,既是城市形象和发展水平的体现,也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环境,不仅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有配套完善的硬件设施,以及涵盖人才生态、数字治理、营商环境在内的软环境。

  环境塑造,起步区已在探索。2023年,开工市政道路212公里,具备通车条件125公里,跨河通道谋划加密至21处;提升鹊山山体环境,规划建设了一批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小区附属游园;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大厅可办理事项达到1336项;出台“20条”人才支持政策,“鹊华人才驿站”为青年人才求职提供最长7天免费房间……城市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由这一系列的小便利、小温暖构成的大环境,将成就起步区吸引留住人才的“金梧桐”。

  春日起步区,生机盎然。一年之计在于春,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点开花”抓实干,“未来之城”正迎着春风拔节生长。

编辑:沈欣欣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