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喜迎龙年新春,海报新闻石榴花开工作室推出《龙腾山东》系列报道,联动全省16地市,挖掘齐鲁大地上那些与龙相关的灿烂文化,讲述山东儿女在龙文化保护和创新方面的努力。通过镜头和文字,让我们在图腾里找寻信仰的力量,于传承中体会文化的魅力。
海报新闻记者 吕雯雯 泰安报道
龙作为中国文化的底蕴和精神,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在我国历史长河中,龙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信仰与期望。在泰山脚下,有这样一个人,以泥塑龙,映射着跃动千年的龙文化。
在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的中国泰山泥塑艺术研究院,展厅里摆放的泥塑龙作品在阳光的映射下熠熠生辉,作品通体为龙,盘踞于一根华夏柱之上,怀中抱福,寓意龙腾华夏,福满神州。玄绪东告诉记者:“雕刻所使用的泥自带光亮,取天之水,地之土,即为天地合一,以显龙之灵气。”
泰山泥塑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其主要经过细筛山石泥土、 过滤沉淀泥浆、糅合捶实泥块、捏制图案等几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制作十分考究。玄绪东是泰山泥塑的第五代传人,自幼时便跟父亲学习泥塑技艺,他表示,泰山泥塑的核心技艺包括采泥、塑泥和雕刻。
泥塑用的泥都是本地的泥巴,道朗镇有座神泥山,属泰山余脉,每逢下雨,雨水会将山石缝隙中红褐色的沙土冲刷出来,坚持在雨后上山取泥是玄绪东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泥塑制作“秘方”。
要做好一个泥塑首先要塑形,行话说叫“塑泥”。玄绪东先取出一块泥,用棒子反复捶打,然后用力揉捏,有时在摔打泥巴的过程中会自然摔出形状,玄绪东就在这基础上随形联想,进一步细化塑形。“塑形其实就是‘多退少补’,按着自己想要的样子,把多的泥巴补在稍微欠缺的地方。”玄绪东说。
在不断的捏造之间塑造大致的体型,是盘踞着,还是站立着,都在这一步里定住。在交谈间,玄绪东也没停下手里的动作,手指翻腾间,一个泥塑形象活灵活现。在捏制出雏形后需要将半成品静置一个月左右,根据泥的湿度再进一步用刻刀雕刻。雕刻过程会反复四到五遍,直到细节处也栩栩如生。
“刻的时候要刻到六遍才行,第一遍塑型完了接着用刀子,把该刻的刻出来,把型进一步地塑出来,再根据泥的硬度雕刻第四第五遍。”玄绪东告诉记者,等着第六遍,泥塑内部变硬了,整个泥塑作品就相当于成型了。
一抔泥土,一把刻刀,一捏一刻之间,器宇轩昂、昂首扬尾、体态矫健的龙便跃然于泥土之上,栩栩如生,神韵不减,传承之光熠熠生辉。
2024-02-08 15:36:44
2024-02-08 10:41:28
2024-02-08 10:40:30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