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山东 >

海报观潮丨“回村过大年”,盛邀背后有深情

来源:大众网  2024-02-07 18:46:51
A+A-
分享

  海报新闻评论员 徐坤杰

  年意正深,年味正浓。然而,最深浓的年味,大概还是在古朴美丽的乡村。

  乡村的生活是黏着在土地上的,人们总是对故土保有深情。村子里的“年”,自然也与世世代代的土地相连,在乡村“过年”,总有独属于村的隆重仪式感,乡土的年里,有生生不息的传统在延续,是我们审视乡土传统生活的窗口。

  生活于现代都市的人们,在寻觅年味、循迹传统、回望记忆中,也为乡村的“年”赋予了更多关于来处和归途的追记与想象,乡村里的年味便愈发深浓了。

  (一)

  去年11月,在“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3北京推介活动上,山东向四海宾客发出了到山东“回村过大年”的呼吁。

  “家家贴春联、户户挂红灯、村村有好戏,欢迎大家到山东,回村过大年。”这盛邀背后,能看到山东对乡村振兴的信心、对乡村乡土的深情:希望每一个异乡的游子,在中国“年”这个大日子里,都能够回到乡村、走进故土,发现当代乡村的更多可能。

  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千万工程”成为最大的重点和亮点。“千万工程”中有万千村庄的样子,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山东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作用正在显现。

  从历史文化名村,到美丽休闲乡村,从森林乡村,到传统村落,走进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乡村,人们发现,纵然时序有变迁、乡村有变化,但乡村的变中仍然有不变的情怀,那就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回村过年,是人与村、与年的更好相遇,无论乡村有怎样的迭代变迁,人们仍可确定有来处可寻、有精神原乡可寻、有乡土深情可寻。

  因此,在山东“回村过大年”的盛邀中,藏着山东对乡村、对年味特有的深沉情感。

  (二)

  与都市的年味不同,“回村过大年”,寻觅的恰是人们世世代代记怀的“乡土”年味。

  乡村大集的年货、家家户户的春联、热气腾腾的灶台、除夕的年夜饭和桌上的佳肴美食,还有满含虔诚的祈福活动和走街串巷的拜年问候……传统的延续让乡村的“年味”格外浓郁,韵味被烘托得淋漓尽致。

  在自然与古朴的仪式感中,“回村过年”有着更多的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属,人与乡土更近,人与人更近。而对终年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来说,结束了一年的疲惫和紧张,在春节回到乡间、走进田野,无疑是一次心灵的净化和放松。

  特别是,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在山东,2024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正在千村万落热闹开展,齐鲁乡村中的文化、民俗、风土和物产被一一呈现,多姿多彩,热闹纷呈。

  一段时间以来,农民唱主角的“村BA”、村超、村晚,一次次创造着乡村的高光时刻,乡村接地气的、纯粹的“乡土味”守住了,并一次次破圈,打动人心。如今,春节遇上乡村文化旅游节,热闹的村子里迸发着活力,广袤的田野中升腾着希望,乡土的魅力再次出圈出彩。

  回村过年,恰逢其时,人们细细品味、挖掘着乡村中独特的乡土价值,并发现,在万千乡村的变与不变中,有无限生机和可能正在孕育。

  如此来看,“回村过大年”,不只是一句呼吁、一次邀请,还有一个指向,指向对乡间乡土的情谊,指向对传统年味的记怀,或许这正是一次对“村”和“年”的重新发现之旅。山东的深情也恰恰在此。

编辑:沈欣欣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