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是我国自主设计、国产化制造的三代非能动核电机组,是中国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重要成果。为让核电机组早日投产,建设者们奋斗在岗位上。今天的新春走基层,一起走进建设现场,了解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
一大早,在海阳核电3号机组施工现场,90后核电机械工程师姜磊正和安装人员进行吊装前的沟通,马上他们就要吊起一个重达986吨的“大铁环”。山东核电有限公司机械工程师姜磊说:“可能是在4号吊的位置板后有些偏厚,昨天进行了一些临时打磨,调整了一下吊带绑扎的位置,然后从这挪到了上面的位置,人员整体地从这往上推,进去了。”经过起钩、悬停、调整、下落等系列动作,历时1小时59分钟,大铁环成功吊装就位。这是核岛钢制安全壳的第一个筒体模块,钢制安全壳是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的重要安全屏障,也是核反应堆主要设备的安装空间,它就像一个圆顶的“大房子”,守护着核电机组的安全。而要让这个总高度60米的“大家伙”顺利封顶,需要吊装4个这样的大铁环。山东核电有限公司机械工程师姜磊:“就是像搭积木一样,逐层的再有相应的模块化的一些物项逐层地往上累加,安全壳它整体的直径大约是在40米左右,精度达到了毫米级,可以说是达到了万分之一的精度。”
如同“搭积木”一样的模块化建设,是海阳核电3、4号机组技术特点之一。和传统建设方式相比,模块化施工精度高,在缩短建设时间的同时能够提升核电安全性。核电的安全性是区分核电技术的重要特征,海阳核电3、4号机组采用的是第三代核电技术“CAP1000”。山东核电有限公司设计管理处设计工程师周若凡:“这个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极端事故条件下,72小时之内依靠水的重力,就能保证机组的安全。我们在借鉴吸收1、2号机组工程建设的经验,设备的制造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随着项目的推进,我们3、4号机组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79.6%。”
国产化率不断提升是山东核电人坚持创新的结果。到2027年,这两台百万千瓦级的大国重器将并入山东电网。而海阳核电也将拥有4台大型核电机组,每年能为山东提供绿色电能400亿度。国家电投核能发展总工程师、山东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放:“400亿度就是能够满足5100万居民生活用电需求,超过山东省一半人口以上,这样的话每年要节约原煤在1710万吨左右,减排二氧化碳3200万吨,就是相当于种植阔叶林8.8万公顷。”眼下,和3、4号机组同时开工的“暖核一号”三期900兆瓦核能供热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在下个供暖季将向烟台莱阳、威海乳山进行跨区域供热,能够满足50万户居民清洁取暖需求。在海阳,一个集绿色发电、核能供热、海水淡化的能源综合利用基地正在形成。
2023-11-02 09:16:12
2023-11-01 10:53:11
2023-11-01 10:40:32
2023-11-02 10:15:16
2023-09-15 18:08:33
2023-08-30 17:20:00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79 举报邮箱:lcxw@lcxw.cn